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065:卡拉溪谷[桃園復興]

地點:桃園縣復興鄉華陵村第11鄰卡拉部落基督教長老教會→卡拉橋→上游溪谷→下游高灘地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性質:地理系考察-地形計測與實察(帶隊老師:沈淑敏)

--------------------------------------

  簡單寫就好了,因為這是我的報告所以不能寫太多(笑)。

卡拉
  *下方紅色的道路是上巴陵往拉拉山的道路,而卡拉這條路是從上巴陵有岔路往溪谷。紅色點為卡拉教會所在地,藍色線是從卡拉部落要到溪谷卡拉橋的產業道路(卡拉道路),青綠色線為我們在卡拉溪溪谷逆流而上的路,粉紅色線是結束考察前走的一小段產業道路。圖中的卡拉不曉得為什麼會在那裏!(經建二版地形圖)

  從卡拉教會開始寫。

  我們考察隊伍其中一半抵達了卡拉教會,心中暗讚開車的陳先生技術高超,因為這個地方坡度實在很陡(可以看看上圖等高線之密集)。在教會門口,看到一堆部落的人在搬沙、和水泥,原來是如方舟般的教會要趁著颱風季來臨之前,加緊整修。雖然如此,熱情的牧師還是撥了一點時間跟我們介紹卡拉部落的近況,以及對於保護環境的一些見解。

  自從葛樂禮颱風(1963)之後,卡拉部落由原來的舊社,也就是上圖中紅點的正對岸,有一片等高線比較稀疏的地方遷移到現在的位置。而在九二一地震(1999)之後地層被震鬆,原本的地中流(一般人稱表層地下水)從裂隙中流出而非如從前般是從河谷中湧出,使居民擔心有地層滑移的可能,而西北颱艾利颱風(2004)在石門水庫集水區降下驚人的雨量(兩日累計平均937公厘),之後,舊部落下方的坡地受到大水沖蝕而產生了嚴重的崩塌。整個溪谷也被土石流所沖開,原本寬僅約一公尺的水道,用跳石頭就可以越過的,現在卻成了數公尺寬的湍急水流(沖開河道是土石流的特性)。在谷口卡拉橋附近有個養鱒場,也因為艾利大水而被淹過,鱒魚進入了溪流,影響了當地原生的苦花、石斑的生存空間。

艾利颱風
  *艾利颱風的路徑圖,典型的西北颱,為台灣帶來超大雨勢。(取自中央氣象局)


  *從卡拉教會望向卡拉溪對岸,卡拉溪谷下半被竹林擋住。比較平坦處就是卡拉舊社所在,現在只剩下兩三間房子,原有漢人在此開墾果園,但似乎已經廢棄。


  *底下的崩塌地近照,不曉得到底是底岩還是崩積層,若是崩積層,那此片平地的成因就很有可能是大山崩和土石流堆積所形成,所以會鬆動。

  針對這個崩塌地,也另有一說是因為建了攔砂壩之後,水的流幅變寬導致側蝕邊坡,但我覺得這裡並不如玉峰溪崩塌如此的典型;另外有人說是攔沙壩固定了水流,導致攔砂壩下游的水不斷固定沖蝕某個坡腳,所以導致崩塌,這個說法較前者來的有可能;至於建壩時的爆破導致土石鬆動也是有可能的。

  牧師,真的很關心部落所在的環境,我想就是這樣的付出與努力,感動了族人,所以大家才會一起來幫忙蓋教堂,牧師的心情或許就是要帶大家安全的生活在這片土地,所以建了這樣的一艘方舟。看到部落的小孩們開開心心的在教堂前的球場上打球,這時候我是看到了兩顆太陽,一顆是頭頂上照亮大地的太陽,另一顆是牧師溫暖人心的小太陽!


  *小朋友很陽光唷!是牧師的小兒子!

  大夥和牧師在方舟教堂前來個合照,然後跟牧師、眾族人們道了好幾聲再見,也不知道到底會不會再見,然後啟程繼續我們的考察。我們這組要直接從教會走下卡拉溪谷,其他組則搭車前往其他考察點。


  *大合照。前排左起沈老師、佳柔、於珩、牧師(和他小孩)、露儀、我,第二排左起紹瑜、電動、舒苑、佳穎、郁惠,第三排左起美惠學姊、珮慈、瑋臻、美綺、婉茹、國豪,第四排左起思綺、大炳、育政。後面是整建中的卡拉教會。


  *教會似乎在預告著我們今天的好天氣!

  沿著產業道路陡下,我們開始拍照、紀錄地形,並且觀察邊坡利用,發現人們真的很厲害,在這坡度約莫超過45度的坡地,依然能種植成片的果園。或許大家會認為就是這樣的邊坡利用(還有大片竹林),開發做為淺根性植物的栽植,導致水土保持不良,使得泥沙淤積,石門水庫使用年限也就減少。或許這多少有些影響,但這與大片邊坡崩塌比起來,這樣的泥沙量簡直微乎其微,艾利颱風造成集水區各地大崩塌(蘇樂溪、砂崙仔、下文光、白石溪等),總淤積量在兩日之內就達到了2788萬立方公尺,直接減少了石門水庫9%的蓄水量!到底是孰輕孰重呢?交由看這篇文章的人自行判斷好了。


  *急陡的邊坡有果園(水蜜桃)的開發。

  在某個路的髮夾彎處,有不錯的開闊視野,可以看到部分卡拉溪谷底部,以及溪谷旁的一片平地和谷口的養鱒場,我們簡單的觀察了一下,較平緩的地區幾乎都已經開發為果園了,原生林則以殼斗科植物(永忠學長判斷,台大森林系畢)較多,另有大片桂竹林。養鱒場後方峽谷收窄,使得谷口下游處呈現一個扇狀的開展,有點類似小型沖積扇。河中巨石累累,但也有泥沙沉積,可看出此地的營力環境並不是很穩定,也就是說水流平時可能小小的,但在大風雨來時,可能會成為波濤洶湧的巨流!


  *從山腰往下看卡拉溪谷曲流。竹林中偶有一整塊禿禿的地方,是被當地人「拉竹子」①拉掉,拿去當工藝品原料或著其他用途。

  沿途的山壁上,其岩層多為塊狀亞變質②的澳底層砂岩,因為受到擠壓而使得節理破碎,受到風吹雨打之後,就會在開路的地方有小片小片的崩落,而萬一崩落較大,或阻斷道路,就會被人們注意到,因此也有一派的人認為,是因為開挖馬路,把邊坡的穩定性給破壞了,才會導致山崩。我想這對於某些崩塌地,應該是個合理的解釋。


  *小崩塌與我們的比例尺思綺。


  *砂岩露頭與我們的比例尺郁惠。

  除此之外,老師還特別要我們注意一些小溪溝,看看這些小溪溝在地形圖上面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這一路上經過兩個小溪溝,在兩萬五千分之一的地形圖上,都只是等高線微微內彎而已,並沒有一個明顯的谷,更別說畫出水流來了。稍微簡單的測量了一下,用思綺的腳步來算,一個走了6步,另一個走了16步,以一步50公分計,谷都很小,而水流更小。

  雖然如此,但我們觀察溪溝裡面,發現其實是有很多有稜有角的落石,落石代表會崩落,有稜有角代表是重力作用而非水的營力。在較大的那個溪溝底下,我們觀察到是一片比較平坦,但向卡拉溪河床傾斜的緩坡地,其上也有很多巨石礫。


  *較小的溪溝與我們的比例尺思綺,奇怪只要照思綺都過曝?


  *較大的那個小溪溝,水量不少。


  *與上一張幾乎同一位置,向後轉可見此片平地。草叢後方即是卡拉溪河床。

  終於抵達了卡拉橋,我們從橋的右側,養鱒場旁的一條小路走了進去,下到河床。河床中遍布著石頭,每顆都非常的巨大,幾乎都比人還大,老師說要有量化的數據但我們沒有量測,所以只能跟人比。水頗多的,一旁的岩壁似乎從砂岩變成了頁岩,而且是受到極度扭曲的岩層,摺皺(折曲)非常的清楚明顯,且有不少破裂面。

  我們注意到兩邊的河岸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層土層混合岩石,推測應該是崩積土層,再尋找一下,發現應該是附近有數個崩塌地,有些比較舊,有些比較新。其中幾個有明顯的山崩溝,草才剛長起來,年代應該不算太久,有些則有次生林生長,漸漸不清楚了。

  這些崩塌地幾乎都聚集在曲流的凹岸,亦即河水會直接沖蝕的其坡腳的地方,因此我推測這邊的崩塌應該是屬於自然的崩塌,而與人為的開墾關係或許稍小。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崩塌地下方有個攔砂壩遺跡,但現在只能看到一個平坦面,或許是壩體被淤滿了。但隨後我們在卡拉橋下游處不遠看到水泥殘塊,因此認定是壩被沖毀了。根據牧師的說法,這邊也是有發生過土石流的!


  *從卡拉橋上往卡拉溪上游照,溪谷中有大量巨石。右側是養鱒場。


  *從溪谷中回拍卡拉橋,石頭真的很大吧!我們帶上了安全盔以防萬一。


  *疑似崩積土層。


  *明顯的摺皺。


  *這是攔砂壩殘骸。右側有養鱒場的引水口。


  *溪谷兩側的山崩,底下都有巨石堆積。


  *另外兩個山崩溝。左圖有我們的比例尺於珩。


  *大片的山崩,是發生在凹岸的地方。


  *其實從往卡拉橋的上,可以看到是一路緩上坡,直通谷口(高起山壁那裡),因此可以合理推斷這應該是個沖積扇或土石扇。

  我們在這裡實在是花太久的時間了,原本想要繞過一個曲流再回頭,沒想到走到一半,就已經「時不我予」了,我們坐下來,在某個山崩溝正對的地方,一塊巨岩上,吃起了午餐,我們把隨身攜帶的水瓶丟進清涼無比的卡拉溪水中,所以我們有冰水可以喝,在這個悶熱到不行的考察日子。


  *我們的水瓶。

  回頭,從養鱒場引水口旁有一條石子路上去,走起來快多了,我們經過了養鱒場旁,養鱒場也是從上游往下游傾斜,藉此地形引水。我看到了一隻鳥在那邊飛啊飛的,就忍不住照起相來了,但實在很累,手會發抖!養鱒場的老闆娘發現了我們,很緊張的過來關心。他說上面是水源重地(我覺得是對養鱒場而言),之前有人在引水口下毒導致鱒魚暴斃過。


  *養鱒場,從下往上拍。就在谷口。


  *池中鱒魚。


  *池畔小鳥。

  回到卡拉橋,距離小巴來接我們還有一點時間,於是往谷口有種果樹的平坦地走去,發現上面也有很多巨石礫,前一次來聽牧師說,這邊本來有人家,但在艾利颱風來時大水夾帶土石,將這一帶全部沖毀,還有人因此喪命,所以我們認為這裡應該是河流的高灘地,而不是個河階,其分別就在於,河階不會被淹到,而高灘地在暴雨時仍有可能被淹到。

  暫且不管這裡是否會再次被淹,我觀察了一下這裡的果園,發現他們捕蟲是用個塑膠瓶掛在果園某處,上面塗滿了糖蜜或什麼黏黏的有甜味的膠,蟲就會飛過來然後被黏住,不曉得是我太大驚小怪還是真的很特別,總之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捕蟲法。

  說實在的,光看外表,有點噁心。


  *黏滿蟲的瓶子。

  我們最後測量了一下卡拉橋的長度與寬度,是21.6公尺長、6.54公尺寬。而老師在上游溪谷中用雷射測距槍測得的谷寬18~23公尺相去不遠,畢竟橋是蓋在谷口的嘛,也就約等於是這個小扇的扇頂處。通常開路會挑選扇的頂處,因為水流比較不會擺動,地勢也稍高,這種情形在八卦山旁的山腳路(彰化縣)最為明顯。


  *測量中。

  測量完,我們四個小時的考察也接近尾聲,去到養鱒場借個廁所順便洗洗臉,養鱒場老闆娘則拿出了一大盆五月桃給我們吃,真是意外的收穫!


  *桃子!

  小巴終於開下來了,看著司機先生,我們真的感到無比的欣慰,終於有冷氣了!終於不用再走路了!終於可以休息了!

  就這樣吧,這篇就寫到這裡。
 
 
注釋:
①拉竹子:當地居民在山坡地上種植了大片竹林,為了快速的採集竹材,通常會將山坡高處選定兩個相隔一定距離的竹子綁上粗繩,並將之垂下至山坡低處,再由低處繩子的兩端用力拉下,便可一次採集到一整片的竹子。
②亞變質:當原本的岩石受到擠壓之後,使得本身質地變的緻密或破碎,或變的堅硬而節理發達,在物理特性上與原岩石有些差異,但在化學特性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稱之。例如:頁岩與硬頁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