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105:十分風景區[台北平溪]

地點:台北縣平溪鄉十分寮十分風景區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一月二十七日
性質:旅遊
---------------------------------------
  這天下午兩點多,和爸爸兩個人一起開車出去晃晃,因為想不到要去哪裡,就隨口說了「往平溪的方向吧」,圖中又臨時起意,先到汐止的秀峰瀑布去。殊不知這樣的決定是有欠考慮的,從環東快速道路到了南港,就開始下雨,越接近汐止雨越大,而我們又忘了帶傘,所以就「過秀峰瀑布而不入」,沿著勤進路往大崎頭開去,大約到天秀宮的位置時,已經是大霧迷濛。
  過了大崎頭後不久,進入石碇鄉,同時也越過山稜線,風雨漸小,經過光明寺後不遠處,有一幾乎平行的叉路,我們走到左手邊的那條,居然就這樣回到了勤進路上,又經過一次大崎頭,繞了一圈。再一次我們走了右手邊的叉路,往平溪的方向去。在山谷中,雨時大時小,霧偶有偶無,總之在山間,開一點窗戶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也比在家中吸灰塵來的強多了。
  抵達菁桐大約四點,遊人不少,雨稍小,但沒多做停留,畢竟沒有雨傘,漫步無法拍照,那就乾脆改天再來,只在途中似乎是看到了一條舊的橋,從型制上看有點像是火車鐵橋,或著是運煤的板車鐵道橋,沒有深究,先照下來改天再探吧。

  *疑似鐵道橋,一個圓拱形。橋上長滿了植物,應是廢棄已久。
  續往瑞芳方向前行,過平溪、十分兩個小聚落不停,抵達十分風景區的入口,想說都開了這麼久的車,雖然時間漸晚,還是來看看好了。剛好雨比較小,抱了相機就往十分瀑布的方向去。先到了空蕩蕩的十分旅遊服務中心,沒有停留,直接走到步道上,過四廣潭吊橋,這邊的基隆河道被出露的底岩分為一段一段的,爸爸問說有沒有可能是斷層,我的直覺是,在小尺度上斷層大多呈一直線(一般斷層需有摩擦變質,但在水流處可能被侵蝕),查了雙溪圖幅的地質圖後,發現這一帶的河谷表層是屬於台地堆積層,可能是河階,至於河道中數段近乎平行的底岩出露(可見下面地圖),我則依據北邊一點的「石底向斜」推測,應該是岩層垂直河道斜伸出地面,較軟的頁岩層遭侵蝕而成為潭,叫堅硬的南港砂岩則變成出露底岩,這個推測,往北延伸到支流月桃寮溪(眼鏡洞)處,亦大致吻合。
十分
  *十分風景區地圖,左下角停車場附近是十分旅遊服務中心,在四廣潭處有一吊橋過基隆河,沿著河岸北行,到與支流月桃寮溪交會處,是眼鏡洞瀑布,此處有一鐵路橋與一吊橋,再過基隆河,沿鐵路直行可抵十分瀑布(右上角)。

  *四廣潭吊橋下,可見一整快出露的砂岩層,上有一些淺壺穴。
  基隆河上游最著名的地形,扣除這些瀑布,應該就是大大小小、星羅棋布的壺穴了,有關壺穴的部分就不多說,之前在野地旅0011暖江壺穴群就有向大家介紹過壺穴地形的簡單知識了。今天很快的「瀏覽」一下這邊的壺穴,大多還是單一壺穴,有的還在河床中,有的則因為河川下蝕,已經離水有一段距離,但相信在極端水位(颱風等)時,仍然會繼續侵蝕。

  *壺穴,離水有一段距離了。可見這邊的河水還是有很多渦流,正是壺穴成形的必要條件之一。

  *基隆河上有平溪線鐵路橫越,一旁的壺穴都離水很遠了,不過大水還是有可能淹到。遠處可見河水變成兩種不同顏色,深色的是基隆河主流的水,淺色的則是左方匯入的月桃寮溪溪水。
  不遠處水聲越來越大,月桃寮溪的溪水非常的豐沛,絲毫不輸基隆河本流,水量多到我一開始居然沒認出匯流處就是知名的眼鏡洞瀑布。眼鏡洞瀑布是一個支流懸谷瀑布,即是主流下切速度較快(水量較大),支流相對下切速度較慢,久而久之,主流與支流間的高差就越來越大,成為瀑布,台灣最典型的是烏來瀑布。至於眼鏡洞為何會變成這樣的兩個洞,我過了整整半年還沒想通,雖然都說是軟岩被水侵蝕,但我怎樣也不能相信中間那根「鼻樑」會是硬岩,理由在於,台灣類似的瀑布,「鼻樑」大多位在河谷中央正下方,河水流經處代表是軟岩易被侵蝕,怎麼會又恰巧是硬岩呢?

  *在鐵路橋下看眼鏡洞,造形奇特且優美,與杉林溪松瀧瀑布的雄偉不同。

  *眼鏡洞瀑布,ISO100、光圈f22、快門1.6s。水量真的很多!

  *注入基隆河讓河水變的混濁了。

  *眼鏡洞瀑布上方,月桃寮溪畔也有很多壺穴。
  從眼鏡洞上方,再走觀瀑吊橋過基隆河,沿著平溪線鐵路走,不久來到了舊的十分瀑布收費入口,還記得我國小來的時候,這邊是開放的,四周則用醜陋的鐵皮圍起來,非得買票(好像超過一百元)才能進入,讓當時剛接觸自然生態的我感到很不可思議,寧可不買票,也不想為了看這樣的瀑布而屈就於私人利慾。這次似乎是因為一些利益事件導致平溪居民與縣政府之間,有不少抗爭,讓這個地方變了調,現在是暫停開放的。
  我們想說既然都走過來了,鐵皮也已經拆掉,換成鐵絲網,便想看看是否能「偷窺」到十分瀑布,我們確實有偷窺到,水量之大,都是在網路上各家照片所沒有的!這時候我徹底了解到相機和眼睛的差別,用眼睛可以很輕易的框畫出瀑布的輪廓來,但照相時,不論如何調整(甚至我都是用手動對焦的),依舊是徒勞無功,前方的樹葉讓構圖上出現很大的困難,只好照一張證明自己來過就好。

  *左邊是觀瀑吊橋,右邊是平溪線鐵路橋。

  *遠遠望向十分瀑布,沒開放只好這樣偷看。
  會要偷偷看十分瀑布這個全台最壯觀的瀑布,主因是地權的問題,原來十分風景區只有旅遊服務中心、四廣潭到眼鏡洞一帶,十分瀑布並不在區內,平溪居民宣稱是私有地,故圍起收費,爭議也由此而起,台北縣長周錫瑋上任後,認為此處為「全民公共財」,應免費開放給全民參觀,規劃出另一條步道,明年底以前完工,屆時人們將不用再付錢。此舉遭到居民強烈反彈,認為此舉會讓當地的居民失業、失去經濟來源,為了讓遊客們知道縣政府惡霸行為,所以在十分風景區中懸掛了許多布條。



  *懸掛在十分風景區中的抗議布條(部分)。
  以前,還沒懂那麼多事情的時候,我可以為了不買這張票而捨棄看到瀑布的機會,並且強力的批評所謂「私人產業」的做法是不道德的;然而,在地理系學了這麼久,既學過都市設計,也接觸過環境政策,更在很多的課程中,如社會地理、應用生態學等關懷過鄉村發展,更修過一些有關法學的課程。整體來說,現在比較懂得「思考」。
  首先,我們要解釋周錫瑋所主張的「公共財」是什麼樣的概念。經濟學上,公共財是一種財貨,從消費觀點出發,它具有「非敵對(獨享)性」,也就是說公共財是可以分享的,不會因為與他人共用而損失其價值,舉例來說,一包零食分給別人吃一半,自己就只能吃一半,因此零食不是公共財,然而並不會因為多吸一口空氣或多喝亦口溪水,就影響到別人的呼吸、喝水權益,故空氣溪水這類是為公共財;而從供給面來說,具有「無法排他性」,意思就是「無法禁止某人不付代價,而享有該財貨」,基本上,現實世界中,只要「約略具有」上述兩種特性,我們即可稱為公共財。以周錫瑋的角度,瀑布當然是公共財,它已經具有非敵對性,而無法排他性只需要闢建一條新的觀賞步道,即可達成,並造就全民共同的利益。簡而言之,每位消費者「邊際成本」趨近於零時,我們將這種財貨稱為公共財。
  再來看居民(或產權所有人)的觀點,他們在這邊設口收費,可以增加個人或地區民眾的收益,收費員等工作可帶來工作機會,強制徵收或著另闢新點競爭,是直接剝奪了十分瀑布的付費可能,居民(或個人)就很難從消費者手中獲得真正的利益。從大溪老街的實地訪查中,可以了解的是,觀光客若不能被「留下」,則其消費的可能性非常的低,就算消費了,金額也很小,一個沒有民宿或大型旅館業(追根究柢,是根本沒有條件)的地方,是很難留下觀光客的。大溪老街如果封街收費,那應該是沒有人會去了,因為還有三峽、迪化街等類似的老街可以取代,然而,平溪居民利用了十分瀑布是台灣唯一的簾幕型瀑布,具有獨家賣點的優勢,封路收費,以賺取金錢過生活,不然,天燈處處可放、鐵路處處都有、煤礦坑也到處都是,何必來平溪呢?
  其實,深入思考,社會大眾對此議題沒有什麼聲援的聲音,我猜有以下四個可能原因:第一,收費價格不合理,在TONY的人文自然旅記中提到,超過一百元的門票收費,卻沒有相應的配套享受,而只是看個原始風貌(雖然十分瀑布也不完全原始)的景物時,人們就會懷疑,要這麼多錢幹嘛?第二,鐵皮的搭設,雖然現在已經拆掉了,但是在眾家遊客、旅者渲染之下,鐵皮破壞景緻已經是公眾攻擊的部分了,配合上地一點,連個圍籬也做得那麼粗糙,那麼觀光客怎麼會同意你收那麼貴的費用!第三,收取金錢後的用途不明,在這個具有全國知名度的景點中,收了這麼高的費用,將會用來做什麼,是保護河川生態呢?還是鄉村生活機能再造?又或是中飽私囊?第四,產權具有爭議性,地政事務所派員來勘界,發現這個「私人園區」中,有部分侵占了公有地,且在河川水利地上的建築都是違建,依水利法可60至300萬元的罰鍰,本身所堅持的觀點就有漏洞,又怎麼叫他人協助支持?
  從上述四點,看起來當地居民(或私人)的敗戰是在所難免了,但我又覺得,既然當地居民提出了「生計」的疑問,政府又何必如此強硬執行呢?理想來看,若能整合現有私人產業,以政府角度加以整理,原業主以BOT案首年無條件承包,將硬體設施改善,增加遊憩品質,配合政府在十分風景區已有的吊橋、步道等動線,與火車分道,改善鋪面增加安全性等,視實施成效,若績效佳,則繼續承包給原業主,一年一約之類的,藉以建立完善的審查評估制度。
  老實說,我不反對收門票,但我贊成收「合理價格」的門票,有了承包制度之後,為了社區、環境的永續發展,應在承包合約中載明,在最低獲利額度(就是至少賺多少錢後),應將其他收益部分按比例回饋社區,包括孩子們上學的車費補助、營養午餐,達到社會公義的目標,又或著做為完善地方性公共設施的經費,以有效面對龐大的觀光人潮,包含垃圾處理、大眾運輸等。這樣的合約精神,間接的可以帶來工作機會,原本的園區應該除了撿垃圾就是收門票,所需有限,這樣的制度底下,還可以增加公眾運輸、社會福利的工作人口,甚至,如果能由政府出資舉辦培訓,教育當地人相關自然、人文知能,並受聘於園區,做為團體導覽,這樣既可兼顧導覽水準,也可增加工作機會,且導覽的人事費用也可以轉嫁至消費者身上,並不需要園區自行負擔。
  以上的制度都完善了之後,就是整體的行銷策略與管理,菁桐、平溪、十分這幾個性質相近的小村落,可以做出產業分工,例如菁桐主煤礦文化、平溪主天燈活動、十分走自然景觀等,形成一個帶狀的遊憩景點,這樣的好處就是,行程雖分散但不遠(根據上述,應該有大眾交通工具可供接駁),且各有特色存在,以平溪距離大台北都會區並不遙遠來看,其區位之優越加上本身之條件多元性,與九份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最終,將可達到「把旅人留下來」的目標,以上幾個地點應聯合為一綜合發展的團體,共同獲益,跳脫此園區的框架之外,才是永續發展的契機。
  當然,講了這麼多,大多是理想啦!實際上的執行狀況,或許根本是不可能的,就像我們在大溪老街中,發現了社會結構的深層芥蒂一般,有很多事情是表象無法解釋的,有待大家的社區整體概念更成熟,甚至是跨社區的聯合意識萌芽後,再來談這個,會更有意義。
  與昨天到金瓜寮溪一般,今天到平溪只是膚淺的走過了一趟,下次如果能更深入的探訪平溪,說不定我的想法又會改變了!
 
 
參考資料:
1.Tony的人文自然旅記[0279]平溪‧十分老街‧十分瀑布
2.聯合新聞網-再過一年半,遊十分瀑布免費
3.維基百科-公共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