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115:三貂嶺瀑布群[台北瑞芳平溪]

地點:台北縣瑞芳鎮碩仁里→台北縣平溪鄉十分村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一日
性質:旅遊

---------------------------------------

  從進入師大地理系的地形實驗室後,就聽說沈淑敏老師的碩士論文寫的是北部瀑布的研究,其中對三貂嶺地區的眾多瀑布都有所著墨,加上每次搭火車經過三貂嶺這小而美的站時,總多了幾分嚮往,卻又一直苦無時間一探究竟,十分可惜。這次,突然心血來潮,趁著接下來幾天天氣可能好轉,約了純鎰(另外又找了祖恩、思穎),四個人風雨無阻的就這樣出發了(其間內容不多詳述)。

  早上八點整的集合時間還沒到,大家都已經到齊了,八點四十四分區間車前往三貂嶺車站,九點多抵達後,在三貂嶺車站附近晃了一下(野地旅0114三貂嶺火車站),便沿著平溪支線鐵路走了過去,開始今日的三貂嶺瀑布群之旅。不久,來到一座鐵路橋,剛好有台平溪支線的列車等在那裡,隨手拍了幾張。一旁杜鵑花開的盛,光是照這兩樣東西,就花掉我們二十分鐘。

  莫約五到十分鐘,就抵達了碩仁里,這是一個建在基隆河畔的小村落,平溪支線橫亙其中,雖未設站(離三貂嶺站頗近),然而河谷風景優美,小村風貌樸實,加上一些舊鐵道遺跡根僅存兩側橋柱的吊橋遺跡,讓碩仁著實有美麗山村的色彩。山村雖美,但人口外流也是相當的嚴重,當地似乎只剩下老人家,碩仁國小已經廢校多年,只剩下校門旁的國父孫中山先生以及校內蔣介石兩尊半身像招待遊人。


  *鐵路橋和平溪線火車。


  *碩仁里破落的房屋和一些農田,地勢平坦的讓我在想會不會是河階。


  *直走進入碩仁,右轉則往碩仁國小、三貂嶺瀑布群的方向。


  *碩仁里山村一景。右邊屋頂塌一半的建築似乎是間收容所,需再詳查。


  *跨越基隆河的橋,連結朔仁兩岸。可以見到左側吊橋橋柱已經成了別人家的棟樑了!


  *美麗的基隆河谷,下方土砂應是整修橋墩所堆起來分流的。


  *鐵道旁疑似舊式火車加水槽。


  *碩仁國小前的國父半身像。


  *隱約還看到三民主義的字樣。


  *看起來真的很荒涼,有種淒美的感覺。

  離開碩仁,沿著三貂嶺瀑布群的步道拾級而上,不久進入透水石材步道,再過不久就來到親近大自然的泥土路了。兩旁草木頗為茂盛,大多不認得,只知道有不少野生海棠、筆筒樹等,一路上雖然風景不多,但走起來也輕鬆涼快,算是怡人。約走了半小時(約早上十點五十分),抵達了一處觀景台,老遠就已經聽到了隆隆水聲,合谷瀑布就在眼前了!合谷瀑布高三十公尺,寬九公尺,屬於中間型(依其長寬比由寬至窄可分為簾幕型、中間型、絹絲型)瀑布,從觀瀑台望向瀑布,看起來應該有兩層,頂部似乎有人為整平的痕跡。

  近日多雨,瀑布水流幅寬,外型略有簾幕狀,不過觀看了網頁上其他山友的照片,枯水期時似乎只會從右邊較低的缺口處流下,變成絹絲型。瀑布兩層之間似乎有一小潭,但不明顯。合谷瀑布位於五分寮溪,因瀑布之上游為兩條小溪交會之處而得名,地質上屬於南港層砂岩、粉砂岩和頁岩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雙溪地質圖),地質構造上靠近石底向斜。從瀑布瀑身的岩層來看,似乎是略向上游傾斜,因此切面看起來像是水平岩層,頂部較硬的砂岩控制了瀑布的形狀。


  *步道起點。


  *從觀瀑台上遠眺合谷瀑布。最上方有一層人工的平整石堤,挺明顯的。


  *手舉得高高的,想要照瀑布的下半部,因為是單眼相機很重,所以照的歪歪的。

  在合谷瀑布觀瀑台處,我把布鞋脫掉,換了我的登山涼鞋,因為記憶告訴我,等等應該是要涉水。果然前行不久,到了合谷瀑布上方,便第一次要渡過兩條小溪流中東邊的那一條。溪水頗冰,我直接踩進水裡,真的是清涼透心。祖恩、思穎也都換了拖鞋,唯獨純鎰死不換鞋,差點落入水中發生悲(鬧?)劇,這一段是走在比人高的草叢中,不久再過一次小溪,這次不需要碰到水,雖然木橋被沖毀,但是靠著前人留下來的水泥樁也就這樣過河了。


  *合谷瀑布上游不遠處,有一廢棄磚屋和一台抽風機(右),為昔日瑞三煤礦場某一礦區的遺跡。


  *第一次過河。


  *第二次過河,木橋從右邊被沖到左邊去。


  *走水泥樁過河。


  *比人高的草,夾著人走的山徑。

  過了這兩段涉水的地方之後,進入了一個小山谷中,谷裡頭樹木蓊鬱,時常可見山蘇、筆筒樹等大型蕨類,表示非常的潮濕,溪中的石頭長滿了青苔和一些植物,河床上則有散布著零星的壺穴,有如世外桃源一般,清靜、清涼、清爽,突然發現一個地方似乎有些幾公分高的「小瀑布」,模樣和合谷瀑布是兩種極端:袖珍典雅和雄偉粗獷,我便離開山徑,踩著石頭,逐步過了小溪,拿起相機慢慢拍照。

  就在此時,我們遇到了另一隊登山隊,也是我們今天遇到唯一一隊前來三貂嶺瀑布群的隊伍,這群人大多是四五十歲,到目前為止,這段路並不算難走。帶著尋寶的心情,我們決定慢慢走,讓他們先行,不久之後(約早上十一點四十一分),抵達了今日的第二個瀑布「摩天瀑布」。


  *野生海棠。


  *山林間的小溪,十分靜謐。


  *路旁可愛的壺穴。


  *小溪,溪床還被侵蝕出一條小溝,我差點就跌進去了。


  *可愛的小階瀑。


  *為了拍上面那張照片,我從前方有人處一路涉水。很原始的地方。


  *步道,還算好走。


  *小心撞頭。

  摩天瀑布(又稱三貂第二瀑布),高四十一公尺,寬七公尺,屬於絹絲型瀑布,地質上一樣是南港層,另外又屬於新寮砂岩段。瀑身後方的岩壁凹入,其中有一條特別凹入的岩層(黑色粉砂岩)使得瀑身成為過懸型,在凹入的洞中又有一層更為凹入,該層為頁岩較軟被侵蝕,形成現在所稱之「月眉洞」,但因為地質不穩定,我個人並不建議進入。摩天瀑布頂部帽岩為青灰色細粒砂岩,控制著瀑布的形態,而底部則是白色砂岩。瀑布左側有落石崩積。

  在這山谷中,略有風來,瀑布的水花吹得我們有點冷。先前那隊登山隊伍也在此略為休息,我們也吃了一點餅乾補充能量。不浪費時間,繼續往上行,要從瀑布側邊高繞而上,其中有一段十幾公尺高,幾近垂直的「天梯」,爬的其實有點害怕,畢竟前幾日陰雨,木梯、石壁和鐵鍊均濕滑,一不小心就和各位說再見了。


  *摩天瀑布。


  *摩天瀑布全景。


  *瀑布底下的崩積石礫,也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案。


  *仰望瀑布,岩壁上一條凹入的地方,即是月眉洞。


  *準備高繞,側看月眉洞。


  *攀爬天梯前,請記得把拖鞋換回防滑的運動鞋。


  *幾乎垂直陡上的天梯(下半段是木梯,上半段是石壁),我有點怕怕的。

  終於爬上令人心驚膽顫的天梯後,又是一段平坦好走的路,水聲再次出現在耳際。我們抵達了第三個瀑布「枇杷洞瀑布」(十二點十四分)。枇杷洞瀑布(又稱三貂第一瀑布),高三十一公尺,寬五公尺,絹絲型瀑布,瀑身後方岩壁同樣內凹,使瀑身成為過懸型。瀑布頂部帽岩和底部岩層均為青灰色細粒砂岩,其中底部的岩層,即為摩天瀑布之帽岩,兩瀑布呈階梯狀。

  枇杷洞瀑布比摩天瀑布更顯得細長,但走近瀑布仍有風將水氣飛濺至我們身上,好清涼,涼到會冷。沒多做停留,繼續從瀑布旁高繞,到達帽岩底下,發現瀑布帽岩下方有岩隙噴出大量的水來,看來這塊帽岩已經有很大的裂隙,若遇地震、超大洪水等,說不定有可能發生落石事件,必須小心。


  *高繞上來之後,就可以看到摩天瀑布的頂端,居然只是這樣的小溪!


  *枇杷洞瀑布,帽岩似乎比摩天瀑布更凸出。


  *準備高繞,從一半高處照枇杷洞瀑布的水流。


  *帽岩底下黑色的地方有大量滲水,可能是不小的岩隙。


  *枇杷洞瀑布全景。


  *這個角度看枇杷洞瀑布,似乎深不見底。

  離開枇杷洞瀑布,這段高繞需要爬一個小鐵梯,還算輕鬆,不久之後即接回「普通人走的步道」,鋪花崗岩的,自此開始覺得三貂嶺步道沒啥意思,因為精彩刺激的都過了。我們經過一處老土地公廟福興宮(十二點四十三分),宮前有衛星定位樁。在此右轉可往侯硐,取道直走,前往楊厝。尋楊厝未遇,誤打誤撞又走回了往新寮的路(五分寮古道,約下午一點零六分)。在新寮村中看到了「大厝」(約下午一點三十三分),和平地的林本源花園啊、李騰芳古宅等大厝相比,這間大厝可說小的可愛,但在深山野嶺中,蓋起這樣的房屋確實已經很了不起。

  新寮大厝為福建省安溪胡姓漢人宗祠,約在道光初年底達台灣,隨後經由五分寮古道來此開墾,種植大青、番薯、薯榔等作物並運至庚子寮港販賣,原宗祠位於現在建築上方約五十公尺處,為一草寮,人丁漸多之後,遂在現址利用石材建造一新祠,稱新寮,即為現在新寮之地名由來,而此石頭三合院規模較大,被稱為大厝,因此一般遊客均稱胡氏宗祠為新寮大厝。大厝內奉祀安溪鄉土神五穀大帝(神農氏),還有胡氏祖先牌位,門口「新安」字樣為新增。大厝附近有幾間廢棄的石造房屋,頗有規模。


  *高繞時要經過的鐵梯。


  *高繞結束,看起來就是這樣冒出頭,挺有趣的。


  *枇杷洞瀑布頂端,壺穴地形發達。


  *漂亮的壺穴。


  *古老的土地公廟,福興宮。位於叉路,見證此處為五分寮古道的證據。


  *衛星定位點,無關地理製圖。


  *五分寮古道中的一段。


  *新寮大厝。

  在大厝橋旁的涼亭歇會兒,吃點東西,然後左轉往野人谷前進,目標是新寮瀑布,約十分鐘抵達野人谷入口(城門形,下午兩點零四分),左側有一小路通往福德祠,可遠觀新寮瀑布,瀑布高十三公尺,寬四公尺,位處新寮砂岩段,看起來是許多層複合的瀑布型態,水量頗豐,瀑布底有瀑潭,但看不見,瀑布一側也有凹入的岩洞。

  離開新寮瀑布,進入野人谷,直走有階梯,捨棄,右轉走柏油路,步行十五分鐘後,抵達北106縣道(下午兩點二十分),地名石碣後,不知是否有石碣,不過一旁有古老的土地公廟。沿縣道左轉續行二十五分鐘(下午兩點四十九分),抵達十分風景區,快速的掠過十分瀑布和眼鏡洞瀑布,由四廣潭處離開,沿縣道走約半小時,抵達十分老街(下午三點半),天氣漸冷且下雨,喝了米粉湯、吃了些炸食,進入十分火車站休息,下午四點二十六分火車離開十分,直抵八堵站,返台北。


  *野人谷入口,左側有小路。


  *新寮瀑布,照片左側也有凹入岩洞。


  *接上北106縣道。


  *石碣後福德祠。


  *十分風景區,告示牌林立,頗無規劃。


  *十分瀑布,依舊封閉中,只能從縫隙瞥見。(見野地旅0105十分風景區


  *眼鏡洞瀑布。


  *十分老街上,我唯一覺得比較老、有古意的建築。


  *遊客心目中的十分老街,成功的和平溪鐵路融合一體,在社區營造上算是挺不錯的。


  *行程結束前最後一張合照(左起祖恩、純鎰、思穎、我)。


  *回程的火車,車上巧遇跳跳。

  這趟旅程,從出發到返家大約耗時十二小時,走了約六七公里的山路,不算累,但也不輕鬆。幾個小問題,有興趣的人研究一下:

  其一,三貂嶺瀑布群之路線,有人稱之為五分寮古道(稱三貂嶺古道者為誤解),然而以淡蘭古道之性質,在運送貨物或著開墾荒野來看,如枇杷洞瀑布與摩天瀑布間之「天梯」該如何翻越?旅人應選擇較有保障之路線,如金字碑古道或其它淡蘭古道線路,何必選此線?五分寮古道之真實存在性為何?

  其二,三貂嶺瀑布群除了上樹瀑布外,尚有夢幻瀑布等地圖上有載明之瀑布,僅「迷魂洞瀑布」不見記載,據說步道中斷,不曉得是否有人去過?

  其三,石碣後地名之由來?

  就這樣吧,原本想等純鎰寫完我再來寫的,目的是想看看我們是否有看到不同的地景,加上我懶得把沈淑敏老師的碩士論文《臺灣北部地區主要瀑布群的地形學研究》仔細讀過,想讓純鎰來整理整理。不過今天(3/11)阿喜老師看到我,直接問我:「你怎麼那麼久沒打部落格啊?偷懶唷!」所以想想,擺著也不是辦法,再放下去就要沒感覺了,還是趕緊寫寫好。

  下次有機會,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再去一次。雖然說下雨有水比較漂亮。
 
 
一、參考資料
1.沈淑敏(1987):《臺灣北部地區主要瀑布群的地形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2.聚落與人文
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01)五分寮古道.三貂嶺瀑布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