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野地旅0164:集集地震十年後的車籠埔斷層[中臺灣]

地點:台灣中部車籠埔斷層沿線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七月六日、七日
性質:研究室考察(帶隊老師:楊貴三、沈淑敏)

---------------------------------------

  大概全台灣十五歲以上的人,應該多少還有些印象,在1999年9月21號所發生的集集大地震吧。想當年我才國小五、六年級,凌晨的一點四十七分,天搖地動對於在台北的我來說,是媽媽搖我起床,然而對許多中部的孩童,卻是一輩子難以忘懷的事件,甚至是慘烈悲劇。今年2009年,雖然這段期間仍有大大小小的地震,但都不及集集地震來的深刻。

  從那一刻起,地震相關的研究頓時成為台灣顯學,舉凡地球科學、地質、地理、生物、天文、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球動力物理等各種學科,各式各樣對於台灣的地震相關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然而,人們的熱度有時間性,地震發生距今也將近十年了,大家或許早已淡忘,大地傷痕也逐漸癒合,新一代的台灣人已經無法真正體會集集地震對我們社會的意義。

  十周年一向都是個大日子,這段期間內各大學術、官方機構有不少相關的災害研討會,台灣研究變位地形、活動構造的權威楊貴三老師受到主辦單位的邀請,來發表文章,於是我們就趁著這個機會,走訪車籠埔斷層幾個比較主要的變動區,觀察一下,十年前與十年後,斷層以及附近環境到底變了多少?若能夠歸納出簡單的邏輯規則,或許能為未來預測地震、界定其他未知斷層位置等,做更有效的幫助。

  這次我們走訪了三十餘個點位,我並不會將之全部貼出,只挑選其中幾個比較著名的點位,給各位看一些照片,並做簡單的敘述。


  *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一旁山腳,即為車籠埔斷層經過處。遠方綠色草坡(其實是墳墓)原為一山麓沖積錐,地形上有明顯隆起(轉折)。照片右邊土地利用率較高,斷層已用水泥擋土牆加固邊坡。


  *豐原市豐勢路二段上的一間SPA汽車旅館,旅館本身位於車籠埔斷層(逆斷層)的抬升處(上盤),入口處原有一明顯落差,被削平成現狀。


  *埤豐橋,橋中央有轉折,原因是拍照處的地殼抬升,使橋兩端不等高,重新施工後成現狀。


  *埤豐橋上游處之大甲溪河段,圖片中所見之急流處,有底岩(卓蘭層)出露,地震時為一數公尺高之小瀑布,後擔心瀑布所造成之渦流會掏空埤豐橋墩,因此將之人工疏濬,加上水流侵蝕,早已沒什麼落差了。


  *石岡壩地震公園,保留了垮掉的兩座閘門。


  *一個活動摺皺所在處,見證地殼擠壓,山壁中長植物的部分為一背斜破碎帶。照片前方為大安溪大峽谷(野地旅0135大安溪大峽谷),以西為車籠埔斷層,以東則有一背衝斷層,兩斷層間抬升,出露卓蘭層。


  *卓蘭鎮內灣的一片葡萄園,原本是平坦的,地震後因斷層抬升變成照片所見的落差。在此類農業用地因為可以接受這樣的坡度,所以不會將之整平。


  *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旁的墳墓區,可看到照片右邊有一傾斜毀損的墳墓,此處正好就是斷層經過的地方。


  *豐原市的地震公園仍保留一些地形起伏。此為車籠埔斷層的一個背衝斷層。


  *車籠埔斷層在集集震前在此已有斷層小崖存在,地震時又更加抬高。照片左側露頭灰色者為年代古老的錦水頁岩。


  *照片右側的三層樓洋房在地震時傾斜,後被屋主扶正。左側的鐵皮工廠位於斷層抬升處,但已經整地整的完全看不出來了。


  *霧峰萬佛寺,舊的正門就在樓梯處,因斷層經過而毀損遷移。階梯與後方茂密的樹林有一高差,為斷層崖所在,崖上方原有一大佛,已震毀。


  *萬佛寺大佛,已拆除。(李錫堤攝,資料來源:http://163.17.124.5/wfps1/other/921/1.html


  *光復國中操場,最有名的地震博物館就在此處,是台灣環境教育的一個極佳示範!


  *霧峰鄉象鼻路的一處農田,斷層所造成的落差大約位於混凝土擋土牆附近。為了種植農作,數公尺旁的另一條較小的斷層破裂抬升已經被整平。


  *位於南投中興新村中的南投醫院中興院區,道路旁、水溝蓋一帶就是斷層破裂帶,早已沒了痕跡。


  *讓大半個台灣停電的高壓電塔至今保留,做為地震的見證。一旁擋土牆就大約是斷層所在位置,斷層作用使得電塔歪斜。


  *竹山的延平加油站,所在地與馬路間的落差即為斷層所在,此加油站的站亭當時全倒,白色行政大樓則留存。


  *延平加油站受震災之影響。(李錫堤攝,資料來源:http://gis.geo.ncu.edu.tw/921/PHOTO/ChiuSun/index.htm

  十年過去了,你還認得出多少?車籠埔斷層早已經融入了中部人的生活之中,對於車籠埔有恐懼的,且有能力的人,早已離開;而無法離開,又或著信仰著車籠埔斷層那三、四百年周期的人,則花了心思重建家園,重新生根。十年,很多原本沒什麼房子的地方,多出了很多建築,台灣高密度的發展,讓人們又回到了斷層線上生活,之前規劃課在做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時,只要有斷層帶經過的地方都直接給予一個極端負值,讓它在評值上變成絕對不能開發,然而,現實世界似乎根本不可能。

  既然有了相關知識,知道如何判斷土地的安全,也知道法規沒能保護你,那麼,你是要趨吉避凶呢?還是要跟大地賭一把三、四百年呢?

  見人見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