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野地旅0313:更寮古道、土庫岳、栳寮古道環形[台北南港深坑]


  *土庫岳一等三角點,頭銜蠻多的。

  最近我的血液中流著一等三角點的夢想,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收下了台北盆地附近的大棟山(野地旅0306大同山、青龍嶺、大棟山連走)、燦光寮山(野地旅0312草山戰備道與燦光寮山)的一等三角點,加上七星山(野地旅0032七星山),台北盆地四周剩下新店的獅子頭山和深坑、南港交界處的土庫岳兩個一等點,今日就先挑比較近也比較簡單的土庫岳下手,至於獅子頭山就留待明年金毛杜鵑花開,再一併去尋芳囉!

  原本約了一些人同行,不過一切都在起床後變了,最後成為我在內湖區之外,第一次的山林獨行經驗。獨行的好處就是行程、時間一切我自己抓,所以原本約八點半南港集合的,我推遲到九點才從內湖出門。我直接開車,沿著中研院路往南行,接舊莊街,續行到舊莊街二段122巷,停車,登山口就在此處,有清楚的地圖標示。


  *本次路線圖,紅色實線為確定路線,紅色虛線則為不確定路線(因為沒有GPS定位),由左上方舊莊街二段122巷登山口逆時針行進。地圖修改自偶爾獨步山林間

  此處的登山步道入口處寫著「更寮古道」,更寮,又稱作望高寮,是一種防禦設施;清領台灣時期,南港一帶的山區盛產樟腦、茶葉,當時為防止盜賊侵擾,設置了更寮的防禦設施,據說當時設於土庫岳山頂,以守護此區運送茶、腦的往來商人;當然,更寮今日早已灰飛煙滅。

  舉步進入更寮古道,已是上午十點,很久沒有那麼晚才開始爬山了,於是跨大步走上了已經鋪滿花崗岩石階的古道,雖無古意,但健身運動的人走在這階上倒也安全,走一小段無妨。不久,可從古道開闊處看到國道五號,沒什麼車,或許今天也是個去宜蘭遊玩的好日子吧,不會塞車。續行,接上柏油路,繼續往上不久就可以看到下一段登山口,這一段明顯較陡,在這邊先遇到一團約十人以內的登山團,超越他們後,也結束了這段艱苦到不行的陡上路段,而改為平緩的腰繞路段。約五分鐘,看到一個小聚落,有個大登山團(好像叫做「登山樂」)在此處拍照留念。

  這個小聚落,有個可以一看的建築「槍孔屋」,會出現在這邊,與更寮設置的意義相仿,都是為了應對山中的盜匪或者原住民的出草而設置的。槍孔屋的主人姓潘,據說早在清代就已經被官府派駐在此,任務應與守衛樟腦、茶葉生產有關。槍孔屋除正身牆面仍保留原樣外,其他部分均已改建的有點多,只能從石欄窗和槍孔去搖想當年槍孔屋的模樣。槍孔本身為了方便內部防禦與射擊,因此設計成喇叭狀,內大外小,可調整槍支角度。


  *舊莊街122巷登山口,若開車要注意一下,在一個彎道處,可搭乘公車小5路線至舊莊二站下車。登山口左側萬景茶行可補充乾糧、飲料。


  *上行不久,可從開闊處眺望國道五號,今日沒啥車。


  *先是一段陡上(左),隨後接到腰繞步道(右)。


  *槍孔屋旁老屋,基部以砂岩砌石,上部以夯土築成。


  *槍孔屋本尊,加蓋了很多東西,磚牆亦為新造。


  *槍孔屋的石欄窗和槍孔為古物。

  離開槍孔屋,回到腰繞步道口,沿著步道往上,不久後遇叉路,均可通往土庫岳,不過我要順登山豬窟尖,因此取右。不久,抵達椿萱農場(又稱第一市民農園),與登山樂社團再度相遇。大隊人馬先走一步,我則詢問了椿萱農場的老闆娘(應該是吧)林太太有關附近山路的問題,老闆娘見我一人前來,似乎對於登山相當有興趣,又正好大隊人馬走了就有時間招呼我這小弟弟,於是取出了一份DM介紹,並且告訴了我一個(應該是)私房景點,是一個山中小湖,臨去前忘記問這小湖的名字,因為我看了許多地圖,都不見有此湖出現,眾多旅記中也僅有一篇提到水池,因而興致勃勃。

  老闆娘怕我迷失了,給了我名片,萬一迷路可以打電話給他(這正是大台北地區登山的好處,手機都可以通),謝過後,續往山豬窟尖方向前進,開始陡上,不一會兒便趕上剛剛的登山樂社團,我的步伐速度快,如果照著他們的步調前進,鐵定會累死,因此開始在人群中穿梭。十餘分鐘後上稜線,右側有涼亭,為大坪亭,左為主要步道通往土庫岳,往右穿越涼亭則是通往山豬窟尖的小山徑,取右。登山樂社團中似乎有不少人已經登過山豬窟尖,因此大部分的人決定直接前往土庫岳,而我則是跟在另一小團人後前往山豬窟尖。大約2分鐘就到了,山豬窟尖山頂有一高壓電塔,基點在電塔後方,為台北市都計處四等三角點(圖根點),海拔高度約356公尺,山頂樹林茂密,無展望。


  *叉路,左往更寮步道,右往椿萱農場,均可抵達土庫岳。照片中的人最後我們又在土庫岳相會了。


  *椿萱農場。


  *椿萱農場內部陳列,有製茶、水蜜桃乾等產品,後方則有自然展示區。


  *陡上,前方人馬為登山樂社團。


  *大坪亭,左往土庫岳,穿越涼亭往右為山豬窟尖。


  *山豬窟尖山徑,山頂處有高壓電塔。


  *電塔後方山豬窟尖基石,台北市都計處四等三角點。

  離開山豬窟尖,從電塔前方有條往西南方直下的路徑。據說電塔另一邊還有通往山豬窟尖西南峰的山徑,但我沒見到,倒是在登山步道旅遊地圖上,從這條直下路徑旁還有叉路可登山豬窟尖西南峰;這座小山頭並不在我的攀登計畫之內,於是我便跟著登山樂的團員往下走去,心中則惦念著方才椿萱農場老闆娘所說:「左邊叉路轉進去,就可以看到一個小水池了。」 大概離開山豬窟尖約10分鐘,此時,前方登山樂社團的嚮導高喊:「繼續往前走!」原來左轉叉路到了,我心中暗自竊喜,小湖至少此刻,應該是我獨享了。

  通往小湖的叉路路基清楚,但指標藏在樹叢中,上山比較容易見到,下山容易忽略,上面寫著「往土庫岳0.1公里」,我本身對這個數字是有點意見啦,土庫岳哪有這麼近,從地圖上看,直線距離大概也有個四五百公尺吧。左轉進入後,很快的就在左手側看到一個山間小湖,由於地圖上均未標示此湖,於是我就私心命名為「山豬窟池」;山豬窟池的水幾乎是靜止的,觀察四周地形後,發現此處原來應該是個山谷,然後用人工將山谷築土堤圍起蓄水,步道便從土堤上走過。池形大致上呈三角,除靠土堤側可行走外,另外兩面緊臨谷壁,樹枝葉片在水面上則形成一幅並不是很華麗,但帶有恬靜悠閒感覺的畫作。


  *山豬窟尖往西南方下山的路徑。


  *看到這個標示後,依照這個方向走去即可通往山豬窟池。


  *山豬窟池一景,四周植被茂密。


  *山豬窟池一景,看起來應該是原本的山谷積水,因此略呈三角形。


  *步道左側就是山豬窟池,推測這個步道是人工土堤,右側則有接一些水管。


  *池內植物,可見此池並不是四時都有這麼多水吧。


  *山豬窟池,遠方似乎較淺,也印證此處原本應該是個小溪澗或山谷(上游較高)。

  沒有在山豬窟池久留,畢竟此處僅我一人,美歸美,倒也寂寞的發慌。沿著山徑繼續往土庫岳的方向前進,是一片緩坡地,種植了一些茶樹,不過看起來好像沒有在收成了?到了茶園之後,路徑變的相當不清楚,且入口處沒有登山條,讓一個人爬山的我感覺有點忐忑不安(之前有過幾次迷路經驗),在沒有其他路的狀況下,也只得選這條路了,有點像是走在叢林中。走到一半,看到一條內湖區登山隊的登山條(同鄉啊),這才讓我放下心來。不久,接回步道,左往土庫岳、山豬窟尖,右往客運土庫站,取左。


  *山豬窟池旁的茶園。


  *茶園過後路徑不明顯,但不至於迷路。

  我在山豬窟池耽擱一會兒,後面又有人聲趕上,才發現是原本走在我前頭的登山樂社團,現在到了我後頭,我很驚訝他們的出現,他們也很驚訝我居然在他們前面,原來他們是多走了一段環狀的山徑,當作健身運動吧。接下來就和這群山友一同登土庫岳,大家都是為了土庫岳的一等三角點而來。一段上坡後遇叉路,左往山豬窟尖,也就是剛剛去過的大坪亭方向,右往土庫岳,取右;不久再遇叉路,左往更寮支線,右往土庫岳,取右。

  終於上到土庫岳了,登山樂大部分的成員早已在此開伙,除了登山樂以外,似乎還另有零星散客三團左右,只有我一個人是獨自攀登。土庫岳,又稱大坪山,海拔高約389公尺,山頂有一等三角點與三等三角點各一;山頂寬大可容許多山友同時休息,但因樹林茂密而無展望;早年更寮(望高寮)即架設於此處,用以監視、預警盜匪或者原住民出草,今日早已沒有更寮了,倒是多了座涼亭和一些椅子。

  時近中午,雖然不太餓,但登山樂的山友們都很熱情,把我們這些散客全部邀請去一起開伙,正巧我也沒帶什麼食物上山,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人多,雖然嘴雜、速度慢,蛋背上來的食物可真是百百款,我吃了水煎包、蜂蜜蛋糕、咖啡蛋糕還有一些蛋炒飯,一旁似乎還有煮火鍋、切柳丁,還有好多好多食物,整個山頭好像在辦桌一樣,熱鬧非凡。除了登山樂以外,我也去找其他人攀談,發現也有比較小的登山社團,今天是要前往深坑方向,往深坑,是另外一條古道稱作土庫岳古道,大坪聚落位於其上,據說頗有看頭。


  *土庫岳一等三角點,同時還有衛星點、重力點、一等天文點的頭銜。天文點是天文測量所使用的基點;重力點是計算地球重力橢球體的基點;衛星點是衛星定位所使用的基點。


  *涼亭旁另有三等三角點基石一顆。


  *土庫岳涼亭下,登山樂開伙中,我也參了一腳。

  吃飽了,聊夠了,看看時間已經是十二點,便有了下山的打算。和眾人道別後,循原路找到通往更寮古道支線的方向。這段路一路陡下(相反的就是一路陡上,還好我沒有選這條路登土庫岳),寂靜無人,陪伴我的是為數不少的鳥類和松鼠,途中有又叉路沿稜登山,通往三層崎山,不取。不久後開始沿著溪谷下山,這段古道所經過的地方有個特別的地名叫做「飫坑」,意思是說早年往來更寮古道的商旅,到了此處,皆會覺得疲累而飢餓,我才剛吃飽,自然是感覺不到飫坑的特殊,只覺有趣。不久,右側有叉路,指標寫通往更寮步道支線,取右,離開更寮古道主線。

  在支線越過一個小山嶺,嶺頂有電塔,然後又是陡下,不久後便看到柏油路,是舊莊街232巷,沿著舊莊街往下走,數百公尺後於右側有登山條,是個陡下,從此開始為栳寮古道的範圍。栳,字通腦,腦寮便是清代伐樟製腦的場所,北台灣的山坡地,一開始是有相當大面積的樟樹林,在清代與日治時期,因大量採腦而開伐殆盡,後來這些山坡地則轉作經濟價值更高的茶葉,南港包種茶也就應運而生。

  在栳寮古道,現在幾乎是看不到製腦的遺跡了,倒是製茶的遺跡不在少數。這段陡下的古道已改建,但似乎完全無人行走,草藤蔓生、枯木橫亙,讓我走來是有點心驚膽顫,不過還好這段路程極短,又接回了舊莊街232巷,映入眼簾的是個六角形涼亭,涼亭對面則有個破敗的石屋。當下只覺得這石屋看起來頗有歷史,建築方式也不像是隨意亂造,但手邊無任何資料,便隨意照個照片紀錄,回家一查,才發現這就是「魏靜時故居」。


  *更寮古道主線(左)與更寮古道支線(右)。


  *更寮古道支線走至最高點為一電塔;過電塔後為連串陡下。


  *陡下的終點是舊莊街232巷。


  *舊莊街232巷靠谷側紐澤西護欄缺口處有登山條與水泥階。


  *紐澤西護欄上有山界前輩山水雲的路條與指標,下水泥階為栳寮古道。


  *栳寮古道此段路況略為不佳。


  *六角涼亭,展望普通。


  *涼亭對面的石屋,魏靜時故居,砌石較更寮古道潘氏槍孔屋來的講究。

  魏靜時,福建安溪人,原進行樟腦製造,但因無利可圖(人工樟腦出現),便於光緒十一年(1885)時與王水錦兩人,在南港大坑地區種植茶葉,將福建安溪包種茶引入,由於種植得法,所產之包種茶更勝安溪原產地,因此在日治時期,只要茶葉包裝紙箱印上「南港」二字,總能賣的貴些。隨後,日本政府為了拓展茶業發展,聘請魏靜時到栳寮(腦寮)一帶教導包種茶種植、製作方法,並在舊莊街二段232巷底成立栳寮製茶所;魏靜時對南港包種茶貢獻卓著,去世時由日本政府頒發白櫻花狀,並譽為「臺茶之父」。

  由於不知道這老屋就是魏靜時故居,我只顧著找通往栳寮古道的路,但栳寮古道很大一部分都已經改為柏油路,於是只好順著柏油路續行,就在走到路底,似乎已經「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看到了指示牌,真的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指示牌上寫著魏靜時故居登山步道,我這才意會過來,我應該要找找魏靜時故居的。指示牌處有上下叉路,上叉路通往一間磚造房屋,後方有菜園,經查,正是上面所提到的「栳寮製茶所」,製茶所建立於大正五年(1916),全名為「包種茶產製研究中心」,聘請魏靜時為講師。該製茶所於二十餘年前修建過,不過大多使用原建材,現在則是魏靜時後人居住使用。下叉路通往另一間石屋,原以為是魏靜時故居,但其實只是個尋常農戶。


  *舊莊街232巷底,左側建築物為栳寮製茶所。


  *栳寮製茶所,無古味,純憑弔。


  *農戶石屋。

  離開栳寮製茶所和農戶石屋,在石屋前方看似菜園小徑,就是栳寮古道了,繼續沿著古道走,不久後遇到右方叉路,有指標寫著通往「錦興煤礦通風口」。這一帶的地層屬於中新世沉積的木山層,木山層夾有少量煤礦,因此南港早年也有十餘處煤礦坑,錦興煤礦為其中之一,此礦坑於民國四十五年,由南港士紳王列盟成立錦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礦脈深度約為200公尺,日產約30噸煤,於民國五十九年停產。南港的煤礦坑大多已經找不到在何處,錦興煤礦礦坑口的位置也已經消失,僅存這個通風口為人所知。離開通風口後,繼續往谷底走去,一路下坡,最後接上舊莊街二段,栳寮古道的行程也就到此結束。

  最後這段路沿著大坑溪走,東看西看,發現了一間土地公廟與一間老厝。土地公廟被漆成紅色,雖有捐款名單,但看不出個所以然,倒是我來這間土地公廟,打擾了松鼠吃供桌上的水果大餐。此外,半山腰有間磚造老厝,看起來蠻有規模的,不過我時在是懶的再走上去,就遠觀吧。回到舊莊街122巷登山口,時值下午一點半,今天的環狀行程差不多花了三個半小時,走起來挺愜意的。


  *錦興煤礦通風口叉路(右)。


  *通風口解說牌,通風口在地上小小的。


  *通風口近照。


  *栳寮古道最後接上舊莊街二段。


  *若開車前往栳寮古道,可利用環山茶行(左)作為指標,從照片右側登山。


  *我打擾了土地公招待松鼠吃水果大餐,只見松鼠把水果弄得一地。


  *路旁老厝。

  這次獨行,可說是一次很特別的經驗,在這之前我不曾在內湖以外的山區獨行過。我認為我是個愛熱鬧的人,總喜歡三五成群結伴出遊,獨行,對我來說好像是孤癖老人的行徑。然而,今日獨行,山友熱情、鳥鳴紛沓、松鼠嬉戲、歷史懷抱......,一點也不覺得孤單,甚至別有一番溫暖的感覺;而無人之時,獨享清風、流水聲,並且期待下一個彎過後的柳暗花明,情緒其實充滿戲劇起伏。獨行,更不必考慮同行隊友體能、可私自更改行程、更能自我掌控時間,不疾不徐,怡然自得。

  當然有朋友陪伴自然是好,但以後若無朋友陪伴,也不必在家中當宅男,獨行,有獨行的魅力,特此記之。


一、參考資料
1.獨步山林間505:小百岳014土庫岳
2.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02)南港茶山.余氏古厝.栳寮製茶所遺址.魏靜時故居
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24)南港.腦寮古道(栳寮古道).再訪魏靜時故居


2010.12.11造訪
2010.12.14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