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9日

野地旅0342:北頭洋慶長宮與立長宮[台南佳里]


  *一口檳榔祭阿立祖,千壺淳酒念先住民-北投開基傳蕭壟社。

  臺灣原住民除了為人們所熟知的高山族十三族外,尚有幾支已經幾乎徹底漢化的民族,這些民族大多被我們統稱為「平埔族」,意思即是住在平原地區的原住民族,常聽見的包括以台北盆地為主要分布地的凱達格蘭族、以蘭陽平原為主要分布地的噶瑪蘭族,以及分布在台灣西南部平原區的西拉雅族等。而這次造訪的北頭洋地區,即是以前西拉雅族蕭壟社所在之處。

  蕭壟社在台灣歷史中算是很有名的一個平埔族社,民風剽悍,早在十七世紀時,就有和荷蘭人發生衝突的紀錄,而清朝時著名的「飛番」程天與亦是蕭壟社人,是西拉雅族中勢力相當龐大的一群。然而,隨著漢人在嘉南平原地區的活動日盛,西拉雅人的習俗也逐漸漢化,但其中西拉雅人奉祀的「阿立祖」信仰,倒是不斷的流傳至今日。

  位在北頭洋飛沙崙南側路邊,有一小廟稱作「慶長宮」,主祀觀音佛祖,而慶長宮的後面,則緊挨著另一間小廟,稱作「立長宮」,主祀就是西拉雅人所信仰的阿立祖。現今蕭壟社有關平埔族的祭典、儀式等,都以立長宮為中心,然而長久以來,西拉雅習俗受到漢人習俗的影響已經消失,因而於民國八十八年時,由保存西拉雅祭儀最完整的東山鄉吉貝耍部落請來尪姨,到北頭洋指導「平埔夜祭」的進行。


  *立長宮阿立祖附近地圖。


  *慶長宮,廟旁鐵柵門可通往後面的立長宮。


  *立長宮。

  我們來的日子距離夜祭(農曆三月二十九日,即阿立祖生日)還很久,也只是順道路過,體驗一下阿立祖的信仰。在花蓮的大庄公廨(野地旅0223大庄公廨)曾介紹過阿立祖信仰的特色,立長宮也是公廨建築,早年的蕭壟社,約十五、六戶便會設立一間公廨,民國三十五年時,當地楊家私祀的觀音佛祖指示將公廨集中管理,維護環境,因此在現在位置興建公廨,經過多次整修後,成為了鋼筋水泥建築的立長宮,並同時祭祀原來私祀的觀音佛祖;民國五十年,觀音佛祖又指示覓地建廟,因此在與阿立祖「協調」之後,於立長宮正前方建立慶長宮。

  立長宮作為蕭壟社公廨,雖然已經大失原味,但從幾處仍能看出其公廨樣貌:第一,立長宮正身並沒有牆壁,與一般廟宇不同,而與公廨建築相似;第二,裡頭供桌上擺放了大量裝水的瓶罐,由於西拉雅人認為祖靈是活在水中,因而有此種特殊的祀壺信仰;第三,桌上的供品以檳榔、米酒為主,其中檳榔是平埔族人待客的重要禮物。但是供桌、寫有阿立祖三字的石碑、香爐等,都是漢化之後才出現的。另外,供桌底下能看到可能是「走標」活動所留下來的卵石,但今日這些卵石則被用做阿立祖「收契子(養子)」之用,也是漢化之後功能改變的案例。


  *立長宮內的供桌上,可見許多瓶罐和檳榔、米酒,但原本的公廨這些東西應該都放在地上。


  *供桌下的卵石,原本應放在向神座內(參見大庄公廨)。

  為何立長宮會隱身於慶長宮之後,有一說指出平埔族會將較重視的擺在後方,阿立祖是平埔族最重視的神明,因此擺在後面是正常的。我並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而且比之上述說法,或許我更相信的是,因為漢人強勢信仰的影響,使得觀音佛祖可以被擺在前面,就像是神格較大的神明,可以被奉祀在正殿,而較小的只能被奉祀在偏殿或後殿,雖然這並不表示蕭壟社後人不尊重阿立祖,但卻是受到了漢人強勢文化的進逼所導致的。

  上述的推論可以從阿立祖分祀到合祀,是由「私祀」的觀音佛祖指示,還有慶長宮建廟時阿立祖退讓土地給觀音佛祖,都可以看到這種「文化競合」的過程,這是時代驅使之下所產生的。正如其他地方的阿立祖,可能被改稱像是道教文化的「太上道祖」之名,也是一例。

  立長宮旁的飛沙崙,是一座古沙丘,附近有荷蘭井、望高寮等遺跡,而飛沙崙也因為矗立於西南沿海平原之上,原本設有一等三角點,但在最近重新測量時,改設三等三角點,但仍然是衛星控制點所在之處,如果對於測量學有興趣的人,不妨爬點階梯,上到飛沙崙頂去看看。


  *通往飛沙崙頂步的階梯。


  *飛沙崙頂上重建的望高寮,為日治時期用於瞭望(左);衛星控制點(右)。


2011.02.14造訪
2011.04.09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