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野地旅0382:再遊大安溪大峽谷上雙崎[苗栗卓蘭、台中東勢]


  *大安溪切割了卓蘭層後,與天空中的雲彩不謀而合。

  集集地震之後,車籠埔斷層沿線(野地旅0164集集地震十年後的車籠埔斷層)有許多處破裂帶,也造成了像是大甲溪瀑布這樣的景觀,同樣在破裂帶上,在大安溪,局部的抬升造成了另一種獨特的景觀,也就是著名的大峽谷。前年曾經兩度造訪(野地旅0135大安溪大峽谷),幾次來此,都覺得這邊的地形景觀有些許的變化,這是因為此處的卓蘭層並不堅硬,因此很容易受到侵蝕,峽谷側也都有警告標語告知遊客,此處其實是很危險的。

  大安溪峽谷原本只是大安溪河床的一段,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過集集地震擠壓了地層之後,車籠埔斷層的破裂帶經過此處時,除了主斷層之外,在主斷層的東側也出現了一條副斷層,擠壓的作用造成了兩條斷層之間的地塊發生頂托作用,使得今日大安溪峽谷一帶的岩層凸起於河道上。倘若地層堅硬,不容易被水侵蝕,那就有可能在斷層上游處形成湖泊,但此處地層較軟,很快的就被侵蝕,因此形成了峽谷的形貌。


  *大安溪峽谷附近地形圖,紅色線為車籠埔斷層破裂帶。

  上圖中,車籠埔斷層在大安溪河床上有三條破裂帶,其中最左和最右兩條之間的地塊,就是受到頂托作用而抬升的部份,大安溪峽谷也就在這個區域中形成,此段大安溪也出現了一個遷急點,以瀑布呈現,由於岩層鬆軟,所以這個瀑布也侵蝕後退的非常快速,現在從大峽谷北側幾乎看不到瀑布,角度上來看,若能抵達大安溪峽谷南側,應該會比較清楚,但因為位於河流侵蝕的攻擊坡,故十分的危險。

  這裡除了峽谷景觀之外,其實也有不少不是很典型的壺穴、生痕化石以及沉積時所形成的波痕,不過遊人太多,一些位於表面的痕跡早被鞋子磨個精光,也是有些可惜。政府在規劃大安溪大峽谷的觀光時,好像缺乏一些比較整體性的規劃與調查,也面臨著開放遊客帶來錢潮,和禁止遊客靠近以免危險的矛盾中,其實是挺可惜的,不過越來越詳細的解說牌,或許也能一定程度的提升國民的地理知識吧。


  *可以看到此處的岩層左側為水平,右側則略有傾斜,中間的凹入處可對比到後方吊神山的凹崁,此處即為車籠埔斷層三條破裂帶之一,是中間的那條。


  *舊河床上的聯合壺穴。

  離開峽谷後,再乘車往大安溪上游一段距離,從北岸遠望南岸的雙崎河階,大安溪有兩個谷口,其一就在雙崎,過了雙崎之後,河谷變寬,河川開始呈現網流狀態,現在北岸的網流已經有很大一部分,利用堤防束水之後,作為農業使用;另外一處谷口則在更下游的泰安附近,泰安上游有一處較窄的河谷,過泰安後,地勢開展,發育有大規模的沖積扇,現在也已經用堤防束水。


  *河的對岸平坦地即為雙崎河階。


  *雙崎下游的大安溪北岸已用堤防束水。

  離開雙崎,這趟考察行程也到了尾聲。下次有機會的話,很想再往裡頭去一些,其實覺得台灣很美妙,每轉了一個彎,可能就有不同的美景在眼前。我之前不曾到過雙崎,卻不知道這個看似普通的地方,用夕陽加以點綴之後,也能成為一幅吸引靈魂的美景。


一、參考資料
1.莊文星,2009,〈中臺灣河川新地貌(一)大安溪峽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訊》,第258期,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1.06.05造訪
2011.07.31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