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3日

野地旅0388號:漢昭烈廟、武侯祠與惠陵[四川成都]


  *漢昭烈廟通往武侯祠處一景。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

  武侯,何許人也?諸葛亮、諸葛孔明是也,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封武鄉侯,善謀略,從而創造了三國鼎立的局勢。讀過多少書,歌頌諸葛亮之足智多謀,也讚詠孔明的鞠躬盡瘁,在中國的歷史上,諸葛亮是一代英雄偉人,見諸於史冊之外,有著更多奇聞軼事。我們或許沒見過記載歷史的《三國志》,但應該或多或少讀過故事性為主的《三國演義》,怎麼能不對諸葛亮充滿推崇與敬意?

  成都此地,在先秦時期為蜀國之地,而整個四川盆地,與在今日重慶一帶的巴國,合稱為巴蜀地區;西元221年,劉備以漢室正統自居,於成都建國,國號仍稱漢,後世將之為了與西漢、東漢區別,慣稱蜀漢或季漢;西元263年,曹魏大將鄧艾滅蜀漢,短暫的國祚即告終止,從此,中國歷史發展的焦點又回到了中原地區。

  成都武侯祠其實正式名稱為「漢昭烈廟」,為少見的「君臣合祀」廟宇;蜀漢章武三年(223),最早在此處建造了惠陵與漢昭烈廟,其中惠陵就是昭烈帝劉備的衣冠塚;武侯祠則始建於五胡十六國的成漢時期,而在南北朝時期,武侯祠遷入現址;明朝初年,惠陵、漢昭烈廟與武侯祠合併。現存的建築群為清康熙十一年(1672)所建造。


  *武侯祠入口,匾額名為「漢昭烈廟」。

  我們這趟來到武侯祠門口時,已經逼近晚上六點,詢問了一下,正好賣票到六點為止,不過可以入內參觀到八點,這大概是拜成都夏天都差不多到晚上八點半才天黑之賜吧。所有的旅遊簡介接介紹此地為「武侯祠」,但入口上方的匾額卻清楚明白的寫著「漢昭烈廟」,畢竟此處雖然君臣合祀,但若臣子壓過君王,是有僭越之嫌的,所以入口處仍以皇帝為大,寫著漢昭烈廟。

  進入之後,就可以開始有了「錦官城外柏森森」的感受,整個武侯祠內柏樹參天,顯得莊嚴肅穆。兩旁各有巨型石碑三方,左側為唐碑,右側為明碑。接著第一進建築為昭烈殿,第二進為劉備殿,祭祀劉備,並在兩側配享關羽、張飛,還有兩排蜀漢重要文武官員塑像共28尊,以上是屬於漢昭烈廟的範圍。

  劉備殿後方還有兩進建築,是屬於武侯祠的部份,分別是忠武殿和諸葛亮殿,此二殿之建築略矮於漢昭烈廟,顯示君臣之隔;武侯祠規格較小,在接近休園時刻更顯得清幽,絲毫不顯三國當年的肅殺氣氛,反倒比較有諸葛亮躬耕南陽時的閒適感,要不是有許多歌頌諸葛亮的匾額、對聯,還真想不起來諸葛亮是一位亂世中人。


  *唐碑,正對面即為明碑。


  *昭烈殿,祭祀劉備,兩旁頗有「柏森森」的感覺。


  *群臣塑像。


  *從漢昭烈廟後方可直接通往武侯祠。


  *諸葛亮殿,奉祀諸葛亮、諸葛瞻和諸葛尚祖孫三人(左);忠武殿一景(右)。

  這一路走進來,在漢昭烈廟便看到了許多歌頌桃園三結義的匾額或對聯,進到武侯祠就看到許多推崇諸葛亮的匾額或對聯,這其中當然不乏達官顯貴所題,不過有兩樣東西特別引起我們的注意。其一,位於諸葛亮殿前方的亭子中,是近代著名的畫家與教育家徐悲鴻所寫的匾額「萬古雲霄一羽毛」,雖然我不懂書法,但從寫書法的老爸老媽口中聽到,應該是挺不錯的讚賞。最主要,這個「萬古雲霄一羽毛」就放在諸葛亮殿正前方,是不是訴說著,一兩千年前的仇敵、情義、憤恨與悲嘆,在這麼長久的時空之中,其實都輕如鴻毛,不重要了。

  另一個則是在諸葛亮殿正門口最中間的一幅對聯,為清光緒年間的四川鹽茶使者趙藩所寫,內容發人深省: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在一片歌功頌德中,唯獨趙藩這副對聯似乎有種「翻案文章」之感,諸葛亮由於在《三國演義》之中被過於誇大,因此後人幾乎不懷疑諸葛亮的能力,但實際上,以當時蜀漢的形勢而言,其實是相當險峻的。上聯中,我們可以發現,諸葛亮必須要七擒七縱才能夠使南方的各個部族臣服,美其言是以德服人,但實際上,是否有可能是因為各部族知道終究是打不贏蜀漢軍隊?下聯中,我們則能聯想到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了遵守那先帝遺言,五次出兵攻打曹魏,雖然互有勝負,但消耗國力甚鉅,諸葛亮、費禕等大臣死後,後主劉禪寵信讒臣陳皓,使得國家動盪,而姜維卻因為長期以來諸葛亮的政策,而繼續進攻曹魏,使得蜀漢更形衰弱,最終內憂外患,導致蜀漢滅亡,諸葛亮也在鄧艾進攻之時賠上了自己子孫的性命。

  看到這裡,回想到台灣,其實台灣不就是現代的蜀漢嗎?一方面有一群人自稱中國正統,認為非中華民國不可;另一方面,有一群人雖然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卻總是一付不怕死的樣子要和對岸硬槓。這兩者,顯見不曾吸取古時教訓,「從古知兵非好戰,後來治台,也要深思啊」,一時的意氣用事,很有可能就落得國破家亡的命運!


  *徐悲鴻所題,萬古雲霄一羽毛匾額。

 
  *趙藩所題,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對聯。

  逛完漢昭烈廟與武侯祠後,右側有個花園,裡頭即是惠陵。西元221年,劉備稱帝後三個月,為了替關羽報仇,遂發動大軍進攻東吳,孫權則派出陸遜應戰,結果陸遜以逸待勞,擊潰蜀漢軍隊,劉備撤退至奉節,後重病,在奉節永安托孤諸葛亮後去世。劉備最後到底葬在哪裡,成了千古懸案,有人說葬在惠陵,也有人認為是在今日重慶的奉節,或者四川省彭山的蓮花壩。今日一般傾向認為,惠陵為劉備的衣冠塚而已。

  惠陵跟我之前去過的明孝陵(朱元璋之墓)比起來,簡直是小兒科而已,台灣有些紳商之墓的規模都大於惠陵,但是形制之嚴謹,氣氛之莊重,墓前石象生雕工之細緻,倒也顯現出一代帝王的威嚴;我們繞著惠陵走了一圈,雖然略有陰雨,但不顯得陰森,只感覺到一點滄桑。


  *漢昭烈皇帝之墓。


  *塚丘,看起來像個小小的土包。


  *石象生,共有三種,由外而內為石麒麟、石馬、石人各一對。


  *石人,看到這個臉型,讓我想到四川的三星堆遺址,不知是否受到影響。

  就這樣在武侯祠附近走走逛逛,因為天色未黑,一直沒有注意到時間已經逼近八點。在武侯祠的左側還有三義廟,有一些石雕,可能是舊的三義廟所留下,雕工古樸,與台灣所見的石雕風格大相逕庭。

  三義廟的左側,出了園區,就來到一條仿古商圈,名為「錦里」,有資料說錦里的發展可追溯至秦、漢時期,不過今日的錦里商圈只是一條仿照古代街市的模樣所營造出來的街道,我們把錦里當作夜市逛,並在此吃了一些成都小吃,名稱都很有趣,例如鍾包子、周湯圓還什麼的,都是一個姓氏加一個食物的名稱。吃起來挺不錯的,如果不要加花椒就更好了,在四川,什麼都可以吃,就是花椒吃不得,對台灣人而言實在太麻了!


  *三義廟,裡頭祭拜劉關張三人。


  *虎形石雕(左)和龍形石雕(右),擺放方式如同台灣是左青龍右白虎,是不是有種荊楚風格?


  *錦里,模仿成漢朝的街肆。


  *成都的一些小吃,哪個是哪個早忘了。

  離開錦里,要早點休息,隔天要拉車很長的一段距離。九點才剛暗下的成都街道,充滿了大都市的活力,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一片平和之相,劉備、諸葛亮也就在此長眠,不用再煩惱惱人的曹操或司馬昭了,反正今日的成都人,早已不會因為諸葛亮的出師未捷身先死,而哭的淚滿襟,反倒可能比較贊同徐悲鴻所說的:

  「萬古雲霄一羽毛!」


一、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成都武侯祠


2011.07.11造訪
2011.08.13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