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野地旅0506:寒溪祠[宜蘭大同]


  *荒煙漫草中的寒溪祠,前方四角柱壯者為「銃獵の廢」碑;兩個御神燈前是拜殿位置,後方高台則是本殿所在;靠人字砌基座處有一水泥石碑為「誓詞碑」。

  大概將近一年前,現於東華大學服務的學長推薦我,有機會可以到宜蘭縣大同鄉的寒溪神社看看,有個相當特別的石碑,標示著此原住民部落內神社的獨特歷史。簡單查了一下網路資料,發現寒溪祠(カンケイ祠,或稱寒溪社)位於寒溪國小後方,並不難找,於是便選定一日,驅車前往寒溪部落探訪神社遺跡。

  公路駛過四方林大橋後,便進入了泰雅族地界。日本時期,為了管理方便,將原居於大南澳山區的泰雅族遷出,並於今日番社坑溪兩岸建立寒溪、古魯、四方林、大元、小南五社,此五社後因天災而遷居至現在的地點,仍是在番社坑溪附近。寒溪祠位於寒溪部落之中,部落位於番社坑溪與其支流相交會處的扇階地,而神社則位於今日派出所、寒溪國小與新光社區之間的山坡地上。

  從新光新村往下走,或者從寒溪國小旁的步道往上走,均可抵達寒溪祠,看網路上的記載,先前應有整理過,但或許是時間已久,或者因為寒溪此地潮濕多雨,植物生長相當快速,現在的寒溪祠又逐漸被蔓草所覆蓋,還好幾個神社物件還未被完全遮掩,我們從步道上即可看到神社的樣貌。這次探訪,草長的長,參道階梯隱約可見,拜殿所在的平台已經完全被佔領,只有四個「御神燈」(即石燈籠)和一個四角柱狀石碑凸出草叢之中。這個石碑便是寒溪祠最大的特色所在-「銃獵の廢」碑。勉力撥開雜草,踏上本殿的平台,本殿基礎和幾個木架的孔洞仍能看到。神社後方的山坡則利用板岩,採人字砌的方式堆疊成牆,有種獨特的美感。


  *從步道可以俯瞰神社本殿(左)與拜殿平台的格局,只可惜雜草太多。


  *神社參道階梯,也被雜草佔領。


  *參道上拜殿平台處有一對御神燈。



  *「銃獵の廢」碑正面(左上);碑的另一面寫有「カンケイ(寒溪)方面五社」字樣(右上);石碑設立時間是昭和八年十一月(左下);御神燈,頂端的寶珠為尖筆狀,較為少見(右下)。


  *本殿的基座與支架孔洞,後方牆壁採人字砌。

  寒溪祠鎮座於昭和八年(1933),社格為社,祭祀天照大神和平台之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神社的建立代表日本人對寒溪地區泰雅族的有效控制,其中「銃獵の廢」碑更是具體的表徵。「銃獵の廢」碑的意思是「獵槍已經作廢了」,意指此地泰雅族已經接受日本人的統治,進行教化改革,不再需要獵槍彼此攻殺了。「銃獵の廢」碑另一面寫著「寒溪方面五社」,指的便是寒溪、古魯、四方林、大元、小南五個社。寒溪祠的建立,在意義上與新竹五峰鄉的「清泉埋石」有點類似(參見野地旅0119清泉部落II),都是為了統治的目的。

  今日的寒溪祠已然沒什麼人造訪,長長的雜草夾著雨滴弄濕我的衣服,還有無所不在的鬼針草,想避也避不開,只得讓自己跟草融合在一起。好不容易紀錄完,拍拍身子,回頭一瞧,寒溪祠的手水缽就在不遠的下方,手水缽形狀為長方體,內為凹槽,有一小孔排水,還有四個可愛的小腳,正面寫著「清洗」二字的行書體,保存完整。


  *手水缽。


  *手水缽內部。

  寒溪實在不愧是宜蘭最會下雨的地方之一,綿綿細雨不斷,也已經弄得全身濕,便匆匆像寒溪祠道別。然後又與身上的鬼針草籽奮鬥了將近二十分鐘,儼然,為了寒溪祠,我已經成了刺蝟。


  *寒溪祠位置圖。


一、參考資料
1.神社殘跡-カンケイ(寒溪)祠(2006.5.6)


2012.11.24造訪
2012.12.24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