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4日

野地旅0551:大田土堡-潭城堡、龍會堡與芳聯堡[福建三明]


  *潭城堡入口處,圓形的堡體與凸出堡門旁的碉樓,是最大的特色。

  經過了一整天的土堡巡禮,已經是心滿意足,不過就在離建設鎮不遠處,還有兩座不算難找的土堡,雖然建物保存狀況遠不如安良堡(野地旅0548大田土堡-安良堡)、琵琶堡(野地旅0549大田土堡-琵琶堡)與安貞堡(野地旅0550大田土堡-安貞堡)好,但至少從網路資料上看,土堡外型仍在,且距離S306省道非常的近,都已經來到堡門口,不看一看,似乎覺得太可惜,因此趁著夏日日落較晚,趕緊驅車從建設鎮出發,往北駛去。

  根據在台灣所查的資料與衛星影像判斷,離開安貞堡之後,應該會先抵達一個小村落銘溪村,此村內有一個土堡「龍會堡」,而續行不遠,與銘溪村相鄰的棟仁村內,有另一個土堡「潭城堡」,希望能在日光消逝前,找到這兩個土堡的蹤跡。或許是因為這兩個村真的太小,車子開一開,居然就過頭了,還好身為地理人的方向感告訴我應該回頭,隨後問了一些路人,比較年輕的,會指給你安貞堡(池貫城)的方向,後來問了坐在路邊泡茶下棋的老人家,比手畫腳一番(因為講大田話聽不懂),才終於指出了潭城堡的方向!


  *黃色點為潭城堡、龍會堡與芳聯堡位置。

  根據資料,潭城堡除了堡牆與碉樓外,內部已經完全改建,現在作為棟仁村黨部與村政府所在地,等於是由官家進駐了,不過或許也因此,潭城堡的外觀保存得還算良好。開在小巷中,直到河邊,就可直抵潭城堡門口,一個圓形土黃色的土堡,就出現在面前。潭城堡於明朝萬曆年間,由棟仁村的鄭姓人家所建,是土堡建築中少見的圓形結構,並在大門旁設置一座碉樓,使敵人無法接近大門。堡牆上同樣有環形的跑馬廊,內部建築例如祖堂、一些臨時居住設施等,已年久失修拆除,堡內是現代的建築。


  *潭城堡,圓形的土堡,正門旁設一碉樓,外觀保存完整,土石比例上約為1:1,但碉樓的石材比例較低,比較特別。


  *厚實的土堡堡牆,正門處以花崗岩塊加固。


  *潭城堡內狀況,可以看到正門上方殘留的門樓,內部現在則是草木扶疏。


  *潭城堡堡牆上的環形跑馬廊,十分寬敞。


  *潭城堡內,現在是村黨部所在。

  大概只在潭城堡停留10分鐘,趁著太陽餘光速速往銘溪村前進,在來的路上已經疑似看到了通往龍會堡的小路,因此鎖定目標,直奔而去,果然龍會堡就矗立於水田中央。龍會堡相傳始建於元朝,但可信度不高,只知道現存建築重修於清朝咸豐年間,原本為陳、林、李、徐四姓所建,後來四姓人口逐漸外移,遂轉由後來遷居銘溪村的池姓人家管理。龍會堡為四方形,但在四個稜角處則有圓滑處理,大門位於西北側的稜角處。堡內除祖堂外,一旁還新建了房舍,有一戶人家居住其內,但祖堂後方的建築則已經傾頹拆除。原本想要沿著跑馬廊走一圈,結果沒想到跑馬廊上堆滿了年紀大村民所寄放的棺材,天色已暗得差不多,面對成堆的棺材,雖不至於心生畏懼,但總擔心冒犯了別人,於是作罷。


  *龍會堡入口處,正門開在土堡的西北角。


  *內部建築多已改建。


  *重修的門樓與堡牆,堡牆上方設有跑馬廊。


  *跑馬廊,與潭城堡相比比較狹窄,但槍眼數目較多。


  *一樣厚實的堡牆,正門處原本有兩道大門。


  *龍會堡後方,長出果樹的地方是原本的後棟建築。此外可看出堡牆後方順著地勢逐級上升。


  *龍會堡側面,前低後高,大致沿著緩斜的地勢而建。堡牆建材土石比例約達1:2。

  龍會堡內以及附近的居民非常好相處,雖然一開始講話聽不太懂,但大家都很願意多講幾次,尤其是堆滿臉上,有點歲月的笑容與問候,更是令人覺得溫暖,比在潭城堡那政府機構前,裡頭的人一副「為人民服務」就快喊出口的感覺,龍會堡這邊真是人情味暖。不過我們也沒有在龍會堡留下,因為這晚預定前往大田縣城住,建設鎮、太華鎮都沒有什麼可住的地方,大田縣則有一段距離,非得摸黑開車了,還好一路走省道,雖然黑暗,但小心就好。

  從建設鎮到大田縣,慢慢開車大概花了三、四個小時,由於S306省道沿線有許多的礦場,包括水泥礦(石灰岩)以及煤礦都有,大卡車眾多,因此也開不快。另一方面,大田縣的住宿對台灣人來講不太友善,首先是絕大多數的酒店二到四樓,都設有酒吧跟KTV,但隔音效果很差,台灣人應該很難接受,因此要特別挑過;此外,像大田縣這樣的三線甚至四線城市,雖然外觀看起來非常繁榮,但很多制度上還很沒有彈性,也比較落後,絕大多數的中、小型酒店都不接待外國客人(這時候台灣人就是外國人了)!導致我們找住宿的地方花了不少時間,十分疲憊。

  在大田縣倒頭就睡,隔天天亮起個大早,先往大田縣北邊的「許思坑村」前進,找尋本次旅程的最後一座土堡「芳聯堡」。芳聯堡位於河谷間的低地,四周阡陌縱橫,一副山內的桃源仙境一般;芳聯堡為張姓先人於嘉慶十一年(1806)所建,這一家人從不遠處的沙縣遷來,沙縣也是個有許多土堡建築的地方。據張家人流傳的說法,芳聯堡的建築是張家先人在外看到半圓形的圍龍屋式建築(參考野地旅0545僑鄉客家傳統建築群)後,依其外型所設計的土堡,因此芳聯堡前方後圓,且內部有160間房間,擁有居住的功能。


  *芳聯堡的右前方。芳聯堡正面兩側為兩個十字形的碉樓。


  *芳聯堡正門,位於左前方碉樓上,大概時間太早,還不得其門而入。


  *芳聯堡正面。


  *芳聯堡正面堡牆上的開窗,頗有趣的,兩個小小的八角窗,配上中間如柵欄般的窗孔,有點像是台灣建築前方的「照壁」模樣。


  *芳聯堡左後方,從石基的部分可以看到也是依著地勢漸次抬升。


  *從一旁公路上俯瞰芳聯堡,可惜被樹擋住了一部份。


  *芳聯堡所在的山谷。


  *遠看芳聯堡祖堂後棟的建築,以及堡牆後方略成圍龍狀設計。

  或許是來得太早,芳聯堡還大門深鎖。我們透過門縫看,還可以瞧見堡內有人居住的樣子,與我們同時,還有一群馬來西亞華僑也到了芳聯堡來,聽他們說,已經去了安貞堡跟安良堡,第三個就來芳聯堡,我告訴他們主要土堡還是分布在S306省道附近,不知道後來他們有沒有再去「尋堡」?

  最後造訪的這三個土堡,所在的位置都比較相似,是位在水田旁邊,其中潭城堡位於河谷中央,其地理形勢與閩西南的土樓比較類似,而龍會堡跟芳聯堡,則都位於河谷側邊的緩坡地上,前低後高;三者在分類上都是與安貞堡比較相近的「水田式土堡」。儘管分類相似,但建築各有巧妙不同,引人入勝。

  這趟旅程總共造訪六座土堡,其他著名的土堡還有數座,或許就留待他日吧。

  對了,尋訪土堡的途中,可別忘了另一種也值得一賞的建築,那便是「廊橋」。廊橋主要分布在浙江、閩北地區,大田雖屬閩中,但也有零星廊橋的分布;在前往安良堡的路上就有兩座,而前往芳聯堡的路上,則有一座非常華麗、保存完整的「雙龍橋」,基本上是純木造再加上石基砌成,十分具有藝術感,是另一種獨特而美麗的建築結晶。


  *雙龍橋。


  *橋上還有神龕,整座橋就像是間廟一樣。


一、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潭城堡
2.百度百科-芳聯堡
3.福建土堡-大田龍會堡


2013.07.20造訪
2013.10.04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