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野地旅0705:二八水老街[彰化二水]

*二八水老街四開間洋樓張老嚶宅。

  離開二崙之後,前往另一個地名有二字的地方走走,此處是彰化的二水。很小的時候曾經跟媽媽來過一次二水,是為了要去搭集集線火車,在此轉車。印象最深的是喜歡吃滷蛋的我,在二水火車站前不遠處的小吃店,吃到了滷得很入味的滷蛋,心花怒放而記住了二水這個地名。以這種記地名的方式,下巴我現在沒有成為美食地理學家,也真是奇怪了。

  這次會選擇前往二水,是因為查到了一些二水老街的資料,似乎是有些東西可以看,就花一點時間繞過來。二水聚落存在已久,據傳平埔族巴布薩族東螺社人即居住於此。這裡是濁水溪沖積扇接近扇頂的位置,漢人進入濁水溪沖積扇,約是明鄭時期,林圮率眾進入今日斗六、竹山一帶屯田,康熙四十八年(1709)施世榜申請得到墾照,並花費十年開闢施厝圳(今八堡一圳),康熙六十年(1721)黃仕卿再開十五庄圳(今八堡二圳),引濁水溪水使東螺地區成為方便灌溉的農地(野地旅0243八堡圳取水口與林先生廟)。

  乾隆年間的地圖,已有二八水庄,二八水即是二水的古地名,由來眾說紛紜。安倍明義的研究中,認為是以前濁水溪渡船頭處,有兩條水流分流成八字狀,因此稱二八水渡,後來庄名沿用了渡船頭名稱;洪敏麟則認為是境內有二分水圳(十五庄圳)跟八堡圳而得名;在地人賴宗寶則認為是兩條水圳的格局如八字分開,此外,還有很多很多種說法。不管是何者,可以知道二八水這個名稱絕對跟水有關,事實上,在沖積扇面上討生活,生也水,死也水,水可灌溉,亦可氾濫,水在先民生活中可謂十分重要。


  *水的重要,直接畫在堤防上。

  二八水的興起,跟離奇的,跟一場大洪水有關。明治三十一年(1898)濁水溪支流清水溪上游堰塞湖潰決,大水造成濁水溪下游大改道,今日的北斗、溪州一帶發生嚴重氾濫,原本地方交通與經濟中心的北斗受創,因此後來的縱貫線鐵路便決定沿著八卦山腳,從田中(野地旅0591員集路田中老街)往二水的方向修築,以避開洪水威脅。二八水也就隨著鐵路的開通而興盛,至大正九年(1920)行政區重劃後,地名縮減改為二水。後來興建水里溪的水力發電設施時,興築的支線鐵路也從二水出發,至民國時期成為了南投山區林木輸出的孔道,因此發展較彰化南部其他鄉鎮略佳。

  *二水車站,原二八水驛,原應是很典雅的造型,外觀為溝面磚,但目前大部分已被改為普通瓷磚與顏色怪異的漆。

  *在正面的變電箱後方,發現僅存的一塊溝面磚。

  *車站右手邊不遠處,放了幾台老火車頭,聽說是修壞了。

  *車站左手邊,有多間缺乏維護的日式木造建築,可能為宿舍之類的用途。

  車站正前方的光文路,就是鐵路興築後所出現的老街區,目前這條老街還有三棟具代表性的磚造洋樓,老街在今天的二水分駐所處轉了約九十度,員集路三段的部分也有一些街屋零星保存。老街上三棟洋樓,分別是謝毛、鄭鼎、張老嚶宅,三間洋樓都展現出大正後期到昭和年間,建築技術演進,加強磚造的工法出現,開始可以突破重力限制而採取大跨距拱圈的特色,其中張老嚶宅更是有四開間的大型洋樓,這在台灣並不多見。

  謝毛宅的特色,是立面山牆上有個「M」字,不曉得是不是毛的發音?一樓採取大跨距拱圈,二樓的窗戶則有二水老街最精美的拱心石裝飾。鄭鼎宅就在謝毛宅的對面,鄭鼎是二水第一位西醫,在二水開設英源醫院,屬於地方仕紳,宅第山牆上的鄭字讓它容易辨識;鄭鼎宅的旁邊,就是二水國小的入口,也是當年的二八水公學校所在。鄭鼎宅的斜對面,就是四開間的張老嚶宅了,位於今日二水市街最重要的丁字路口旁,規模宏大但裝飾顯得較為樸素。

  *謝毛宅,二樓的立面裝飾是三棟洋樓中最精細的。


  *鄭鼎宅,山牆上有「鄭」字標記。

  *張老嚶宅,四開間的大型洋樓。

  *鄭鼎宅旁邊就是二水國小的入口,也是以前二八水公學校的入口。

  鄭鼎宅對面的巷子裡,現在是實踐大學的家政中心,後面則藏有謝東閔故居,不過這次沒有探訪到。繼續走,很快就看到外表已經用其他建材遮蔽了的二水分駐所,但從格局上來看,應該也是個跟二崙分駐所(野地旅0704二崙市街與水神祠)很像的類帝冠式建築吧。分駐所前有個洗石子外觀的旗杆座,也頗具歷史,但居然忘記照照片;由於當年分駐所是徵用民地,因此現在分駐所已經確定遷移,而建築體是否會保留下來,我就不得而知了。分駐所旁,有一間風格獨特的建築,為二水公會堂,現在則是稱為中山堂。

  *實踐大學家政中心,後面為謝東閔故居。

*二水分駐所,雖然外觀都被鐵皮蓋住,但應該是別具風格的建築才對。

  *二水公會堂。

  沿著員集路三段續行,會看到村莊主廟安德宮。安德宮主祀媽祖,在二八水聚落出現時就已經存在了,從廟的坐向來看,似乎清代以廟為中心的二八水聚落,與日本時代以車站為出發點的二水,發展方向並不相同。兩個時期的聚落發展,可能以分駐所、二水公學校為界,南邊為清代聚落範圍,西北邊為日本時代發展的市街。這還需要一些文獻對照,只是個推測。安德宮儘管已經改建,但廟中還是能找到一些古物,例如三川殿的石獅基座,便可看到民國二十六年(應為昭和十二年,1937)的字樣。安德宮斜對面,有一間宏和醫院,看起來非常典雅,員集路上也還有幾間街屋,但規模不如前面的那三間。

  *安德宮正面。

*三川殿前的石獅基座是古物。

  *基座右上方的民國二十六年紀年,明顯是日本昭和紀年被塗改過。

*宏和醫院。

  *典雅的洋樓街屋。

*僅存的磚造街屋。

  *安德宮前街景。

  二水聚落目前看起來安安靜靜的,不過位在沖積扇上的二水,歷史上其實曾遭受多次洪水衝擊,例如在今日舊濁水溪堤防上的「開台國聖王碑」,便有著鎮壓洪水的想法,國聖王即是一般人所稱的國姓爺鄭成功。此外,聚落附近也有大眾爺廟等陰廟,說明此處可能曾有過不明死者。當然,隨著日本時代中期以後,連續堤興建,大量取得了原本河川時淹時不淹的浮覆地,變成沃野千里,當年那種洪水來了的感受,也隨之消失無蹤,只能從史蹟中略尋一二了。

  *開台國聖王碑。

*大眾爺廟。

  走完整個二水火車站前市街,花了約兩個小時,是個很典雅的地方,只可惜午後雷陣雨太大,降低了不少逛街的興致。就簡單紀錄,跟大家分享二水表面上的歷史文化,希望有機會,能夠更深入那些巷弄之中,找尋屬於二水的深層文化。


  *二八水老街地圖。綠色範圍為推測日本時代形成市街範圍,黃色範圍為推測清代形成聚落範圍。


一、參考資料


2015.10.08造訪
2016.03.30完稿


1 則留言:

  1. 感謝你的精彩記事。我是張老嚶的後代,勾起了童年回憶,十分感謝。

    回覆刪除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