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

野地旅0012:瑞濱離水海岸[台北瑞芳]

地點:台北縣瑞芳鎮瑞濱里簡易法庭旁(省道2號與2丁交會處)
時間:民國九十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性質:地理系考察-地形學(帶隊老師:林雪美)

---------------------------------------

  瑞濱,是瑞芳鎮的一個里,一般講到瑞濱,如果還算稍具該地地理知識的人,應該都是想到一旁的水湳洞,或著北邊一點的八斗子、蕃子澳,又或往內陸一點的瑞芳鎮上,應該是絕少有人會來到瑞濱這個地方做停留,除非是要去簡易法庭的。

  從台北回宜蘭這樣,走瑞濱也不曉得走了多少次,還確實沒有在這裡停留過,雖然這裡的景物都能夠一一如數家珍(當然是指人工建築物),但也了解的不深入。我們的遊覽車從2丁省道一路開過來,經過了瑞濱隧道之後,老師就提醒我們準備要下車了。

  此地根據地質圖(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地質圖-雙溪,民國七十七年七月),應該是石底層的砂頁岩互層,不過在這邊看比較像是另一種塊狀白砂岩,而找不到老師所說的石英安山岩①,圖上看來,石英安山岩的分布範圍,是在基隆山、金瓜石一帶,還有在南雅附近有一道岩脈,以及海上的基隆嶼。粗估瑞濱距離基隆山還有兩公里遠②,至多應該是一些火山岩屑,不知道石英安山岩在哪裡?


  *此處見到的石底層塊狀白砂岩。此白砂岩的特徵就是容易形成懸崖峭壁。

  下車了之後,我們並沒有針對石英安山岩做太多的討論,因為我們的討論是有關地形的。在一座廟前(忘記名字)的一塊大石頭前停留。在這邊我們要看的是海退③的證據。那如何發現呢?就是要先了解什麼樣的地形是在海邊的海蝕作用會形成的,而什麼樣的地形不是海蝕作用。

  以一個岩壁來說,在海岸線的岩壁(岩石海岸的海岸線即由海崖作為標線),會出現的地形,海蝕凹壁想必是最為典型的,假設大家有空去鼻頭角的濱台④上看看,就能知道什麼是海蝕凹壁了。海蝕凹壁的形成條件,必須是「有海崖」、「硬岩」、「海浪打的到」。

  在我們面前的這一大塊白砂岩也有一個明顯的凹壁。一般來說,海浪的有效侵蝕範圍是在海平面上兩公尺高,這個凹壁很顯然的超過兩公尺高,從壁底到壁頂大約有三到四公尺,因此我們可以大致了解,這個凹壁在形成的時候,地殼是有在抬升的。另外我們可以從這個凹壁中間有沒有明顯轉折,來判斷此處的抬升是間歇性還是持續性的,如果是間歇性抬升,因為一次抬升一個定量,所以會產生一個轉折,相反的,持續性因為邊上升邊侵蝕,所以沒有明顯的轉折,而這裡的海蝕凹壁沒有明顯的轉折。


  *海蝕凹壁,和人比起來相當的高大,中間沒有明顯轉折點。

  那一個會出現在海邊的海蝕凹壁,現在居然出現在這個離海大約有百來公尺遠的地方,可見此處的地殼不斷抬升,是個海退的地區。另一個證據是,這塊石頭上的蜂窩岩,是屬於風蝕地形,形成條件是「強風」、「多沙」、「硬岩」。所以我們推測這段海蝕凹壁抬升之後才形成,另外因為砂沒辦法被帶很高,但是現在的位置大概高出海平面五六公尺,所以蜂窩岩形成之後還有繼續抬升。


  *蜂窩岩。

  蜂窩岩除了看出地層的抬升以外,還可以看出風向,這樣一個一個洞裡面,最深的那個軸線我們叫它「縱深」,縱深所指的方向,也就是侵蝕時的主要風向。


  *這個角度所看到的蜂窩岩最深處就是縱深,而當時的風向就是現在相機的所在位置。


  *除了海蝕凹壁、蜂窩岩的地形以外,在這片岩壁上還有見到相當少量的濱海相生痕化石。

  看完了這片岩壁,我們再往海邊沿著道路走過去,在路口那邊有個被幾棵小樹給擋住的岩壁,這塊岩壁上有兩個看似裂隙的結構,實際上,這也是一個離水地形,是兩個離的很近的海蝕溝,海蝕溝的形成條件,是要有「濱台」、「波浪強」、「岩石有節理」、「硬岩」,一樣的,這個海蝕溝現在遠遠高出海平面,可見此處真的是在海退。


  *海蝕溝表面已經布滿植物。

  雖然上面舉了這麼多海退的例子,但如果說現在瑞濱海岸是海退,不曉得大家會作何感想?明明這些地形都是離開海水啊,怎麼會是海進?原來啊,這邊的海邊原本有一塊沙灘,但是現在不但沒有沙灘,更擺了許多消波塊,我們可以合理推測,現在的營力來說,這裡的海岸在逐漸被侵蝕。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瑞濱海岸短時距來看,是屬於海進地形,而長時距來看,則是海退地形。」這樣同一個地方有海進和海退的地形,我們稱之為「對峙海岸」,台灣尚有許多地區是如此的,基本上整個東北角海岸都適用。

  看完了這邊的海進海退,我們飛也似的回到車上,外頭的天氣實在是非常的悶熱,冷氣車就像是天堂,但是老師說,此時千萬不要把帽子拿掉唷,這樣頭殼著涼容易頭痛和精神不專注。

  講個跟地形無關的部分,以我以前的經驗是,在省道2號和2丁省道支線的交會口這裡,有一大片空地,每過一陣子就會出現墟市,意即這個市場是隔了好幾天才會出現一次的。墟市的出現是因為當地的需要,但是當地所能提供的利潤,也就是消費能力又不足以長期支持這個市集,因此就會出現類似一三五開市之類的墟市,在中國大陸比較偏遠之處,依然可以經常見到。而此處雖然看似沒什麼人,但是墟市出現時,跟一般我們所熟悉的夜市一樣,是燈火通明的,而從瑞濱這裡曾經台鐵在此設站(已經廢站且拆除),可見一斑。
 
 
①石英安山岩:本區安山岩一般具有斑狀結構,所含的斑晶包括斜長石、角閃石、黑雲母、石英以及一些不透明礦物、磷灰石、輝石等,粒徑約1~4公厘,含高量之鋁、鈣及低量的鐵、鹼金屬及鈦,雖然有可能和大屯火山群的岩漿屬於同源,但因金瓜石遠離板塊間破碎帶,所以噴發量少,由角閃石分化作用使玄武岩分化,經高鋁玄武岩、安山岩而形成石英安山岩。(台灣地質圖說明書-圖福第五號-雙溪 黃鑑水、劉桓吉,1988)
②粗估兩公里遠:利用地質圖上的比例尺簡單推算而得的直線距離。
③海退:指海洋相對於陸地來說是縮小往後退的,也就是陸地增加的意思。反之稱為海進。
④濱台:一般人習慣稱海蝕平台、海蝕棚,但因其外貌實際上無法分辨,故合一而成濱台一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