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

野地旅0036:千甲里隆恩圳[新竹東區]

地點:新竹市東區千甲里隆恩圳、汀甫圳
時間: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性質:地理系考察-水文學(帶隊老師:韋煙灶)

---------------------------------------

  *紅點為下車位置(其實不是很確定),右上角紅色三角形區域是頭前溪的河床,下方紅色線則是隆恩圳流經的地方,藍色線則是冷水坑溪,綠色線是汀甫圳,粉紅色點則是,箭頭代表流向(位置參考「淨竹文教基金會」有關隆恩圳死魚事件的地圖①)。

  查了查網路,隆恩圳的資料大多是指苗栗頭份或著南投縣的,不過實際上台灣隆恩圳不只這樣,或許是苗栗那邊延伸過來的吧(無證據唷),新竹市東區這邊也有所為的隆恩圳。隆恩圳取名原因為「乾隆加恩」擷其中兩字,對於乾嘉年間的灌溉有相當大的幫助。水源來自頭前溪,乾隆年間由林耳順等人開鑿,乾隆末年加入官方經費,全圳經過廣大的農業地區,號稱台灣西部三大古圳之一。

  我們從下車的地方再走了一小段路,來到一間太子宮的旁邊,這間廟還在修理外牆,不過這不是重點,我們在廟靠山的一邊,看了一下地層剖面。這邊上層為礫石層,下層是頭嵙山層(香山相)砂岩②,質地密而鬆軟,形成時間約是第三紀晚期到第四紀初期。頭嵙山層的形成年代並不算太久遠,理應受擠壓傾斜的程度不大,但這邊的岩層很明顯的就是有很大角度的傾斜,主因在於頭前溪那邊有一條大斷層經過,這邊則是一個橈曲的地形,所以傾斜嚴重。


  *左邊的岩層就是頭嵙山層,右邊的礫石是從上面崩下來的。


  *上課中。


  *很細的砂岩顆粒。


  *上層的礫石層其實也有點紅土的樣子。


  *大家抄筆記唷。


  *老師很凌厲的眼神!

  廟轉個小彎,在廁所的前面,有個很小很小根本就會被忽略的井,因為這就只是一根塑膠水管而已,用抽水的把地下水抽出來,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廣口井。


  *井!

  再往下走,就看到了隆恩圳和汀甫圳的分流處,我們直接越過之後向西走,沿著隆恩圳旁的小徑前進,不一會兒,又來到了一個交會處,兩邊的水在此匯流。從北方流過來的是「冷水坑溪」,坑這個字在前一篇(野地旅0034水坑頭水汙染)就有提到過,代表的是溪的意思,所以冷水坑其實就代表名字了,為了辨識方便才又多加一個字。從東邊來的水就是隆恩圳引頭前溪的水,在這裡隆恩圳攔截了冷水坑溪的水,原本冷水坑溪是要注入頭前溪的。


  *走小徑。


  *匯流處,左邊的水是從頭前溪來的,正前方的水則是冷水坑溪注入隆恩圳,右邊是匯流後的隆恩圳。

  冷水坑溪的溪水好像也有一點泡沫,自從離開了關西水坑頭之後,就對於水上異常的泡沫觀察入微,老師說冷水坑溪的上游有許多住戶,大約十萬人之譜,如有汙染大多應該是家庭廢水,和水坑頭的工業廢水不同之處在於,冷水坑溪的廢水是「有機廢水」,其實是可以灌溉的,一般人想到「廢水」,就會想到什麼重金屬殘留、鎘米等等另人害怕的東西,不過家庭廢水基本上是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隆恩圳流經的灌溉區種稻米其實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

  離開匯流處,我們到了另外一頭,有個土地公廟,和稍早在土城媽祖田所見的海新宮一般,就是守護水源的土地神,這邊主要是守護另一條水圳「汀甫圳」,汀甫圳取名的原因是採用了開鑿者的名字,類似的取名方式還有台北最有名的瑠公圳!


  *福德祠。

  仔細看了一下這間小小的福德祠,其實還頗有玄機的,雖然老師沒有講是我自己看到的。這間坪數大概只有不到三坪的福德祠,居然是個「廟中廟」,從照片中很明顯的可以看到,門內有門,廟內有廟,裡面比較小的那間似乎是個石頭廟,年代好像比較久遠。這讓我想到全台灣規模最大的土地公廟,也就是九份的「福山宮③」,由於當地採礦致富,為了籌神就在原廟外再增建新廟,擴大規模,我在想會不會也適用於這邊,汀甫圳和隆恩圳的灌溉地區致富,遂增加其廟的規模,至於為什麼致富,我想有以下幾個可能:第一,田地的單位面積產量不斷增高,農民收入增加;第二,水圳下游地區就是新竹市區(汀甫圳),還有經過清大和交大的校區,而都市發展使得人民收入增加。

  還是需要做點研究,或許根本無關,不過地理這種東西的樂趣,本來就是在野外發現問題!


  *廟前汀甫圳的水位標尺,很明顯的他是從水圳一半深的地方才開始變成正值。


  *新竹農田水利會的告示牌,觀測站就在廟的不遠處。

  走回剛剛的分流處,仔細的看了一下,這邊原本的隆恩圳,一分為二,有兩個水閘門,一個繼續叫做隆恩圳,另一條則是汀甫圳,隆恩圳開鑿的深度稍深,水流稍急,汀甫圳則較平緩,水流較慢,主要原因是汀甫圳要遠離頭前溪,所以沿山開鑿,地勢較高,而隆恩圳最後又注回頭前溪,地勢較低。


  *分流閘門,左邊是隆恩圳,右邊是汀甫圳。


  *閘門的另一邊,右邊是隆恩圳,左邊是汀甫圳,可以看出隆恩圳水流較急。


  *在閘門上上課。

  我們沿著原路往回走,繞一小段路繼續沿著汀甫圳走,的確就是開鑿在山邊,方便向低處灌溉。我們在這邊做了一點很陽春的測量。有流速、寬度、深度的測量,這樣就可以算出「流量」,首先先測深度,老師用童軍繩綁了一個「投影片盤」漆成白色(真正要用有專業的透明度盤④,不過很貴),然後放入水中,放到底後看水到繩子的哪裡就知道深度。接著是流速,我們量了兩公尺長的繩子平行於渠道,置於地上,剛好有一片落葉漂過,我們就看看落葉漂過這兩公尺所花的時間是多少來計算。再來是寬度,測法很多,用繩長也算簡單。

  測量出來的結果是,深度約25公分,流速2公尺花了22秒,寬度大約3公尺。流量的計算如下:

0.25m X 3m X ( 2m / 22S ) ≒ 0.75m^2 X 0.09m/S = 0.675m^3/S  [每秒流量CMS]
0.675m^S X 86400S = 5832m^3/Day    [每日流量CMD]

  同學們,這邊考試會考唷,一定要會!

  *左邊的汀甫圳灌溉右邊的農田。


  *自製透明度盤。


  *測量深度。


  *葉子漂唷,測流速。


  *沒有帶尺,拿地形室出品的考察野藏本書背的尺來量。

  當然,我們也免不了要來測一下水質,在水坑頭的經驗實在令人覺得驚訝。不過雖說汀甫圳也有來自於冷水坑溪的家庭廢水汙染,但是不論是鼻聞、眼觀都不似水坑頭般令人恐懼。拿電導度計一測的結果是559µS/cm,雖然仍是偏高,但是比起水坑頭的2900µS/cm,算是乾淨了許多了,灌溉在土壤中,土壤的過濾能力是可以應付的。

  喔,還是沒有汙染的水最好!

  隆恩圳、汀甫圳這個點,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回到車上,期待午餐。

------------備註‧分隔線-------------

①隆恩圳死魚事件:2001年(待確認),隆恩圳部分渠段發生魚群大量暴斃的事件,居民懷疑為竹科廢水所致。
相關連結:[1]淨竹文教基金會 [2]隆恩圳魚群暴斃照片集 [3]隆恩圳死魚事件踏勘現況地圖 。
②頭嵙山層香山相:香山相屬於下部,另有火炎山相在上部。
③福山宮:全名為「九份侖頂福山宮」,位在欽賢國中下方,極具特色。
    相關連結:九份侖頂福山宮
④透明度盤:直徑25公分(20~30公分之間)之白色圓盤,又稱做沙奇盤(Secchi disk)。
    相關連結:水體透明度測定方法

1 則留言:

  1. 於原名四百甲圳改稱為隆恩圳之理由見
    https://hakka.nctu.edu.tw/uploads/R2_site_files/files/archive/53_0126c3e7.pdf

    回覆刪除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