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

野地旅0040:隆恩圳旁農田[新竹東區]

地點:新竹市東區千甲里隆恩圳旁休耕農田
時間: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性質:地理系考察-土壤地理(帶隊老師:韋煙灶)

--------------------------------------


  *紅色點是我們挖土壤剖面的地方,藍線是隆恩圳,綠線是汀甫圳,粉紅色點是汀甫圳隧道。

  上個禮拜的水文學考察才來過,如此熟悉的地點就這樣再來了一次,原本以為這種偏僻的地方怎麼可能來第二次,結果一語成讖。今天是土壤地理的考察,原本不應該第一個點位就來這裡,但考量到台北下雨,擔心新竹也會下雨,所以就更改行程,先到了這裡來,千甲里的農田,是老師岳母家的。

  擔心下雨這件事情,證明了我們是杞人憂天,新竹吹著一貫的強風,還有偌大的太陽,曬得我們才沒走兩步就開始流汗。沿著上次走過的路,離開汀甫圳後彎向隆恩圳,田中略黃帶青的稻穀迎接著我們,繞了一點點小田埂,跨過一兩條小水圳,來到了我們要準備開挖的田地。休耕中,長滿了咸豐草(鬼針草)。


  *走進金黃的稻田中。


  *隆恩圳和他灌溉的田。


  *好像走在一片大草原中耶!


  *抵達了我們要挖的地點。


  *這塊地很久沒動了,長了很多雜草。

  土壤地理考察跟其他科目的考察最大差異是,其他的科目都是不停的在野外印證或發現一些我們在課堂中,所認識的地表現象,不論自然學科或人文領域,皆是如此,但土壤地理的考察則是停留在一個點,不斷的實做,真的很不一樣。首先我們在這片長滿了鬼針草的農地上,清出一個方格,接著開挖一個面積約一平方公尺,深度約一公尺的洞,這個洞主要是要看土壤剖面,要看的剖面必須是面向陽光,所以還要簡略的計算,當我們挖完之後,太陽大概在哪裡。

  這片地,表層似乎沖積層相當的薄,甚至沒有,才挖沒多久就覺得,連圓鍬也難以繼續下挖,陸陸續續的出現了大小不等的礫石,挖了快兩個小時,才五十公分吧,時間的關係,決定就挖這樣了,反正剖面已經看得出來了。表層底下大約20~30公分,是土層,其中水稻土(灰色)約有20公分厚,而土層的底下就是大片的礫石層,假設說如果這片農田是斷層陷落的台地,那麼土層就是舊紅土層被頭前溪水沖蝕,並且發生還原反應,所以才那麼薄且灰,而礫石層可能就厚達二三十公尺!


  *除完草,開始開挖。


  *大家輪流參一腳。


  *逐漸挖到礫石層了,而且石頭越來越大顆。


  *老師修整剖面中。


  *我們挖出來的土石。礫石真的很多!


  *用小刀再修一次剖面。


  *挖好了,老師就開始問問題啦!


  *我們的剖面。北緯24度47分59秒,東經121度0分56秒。

  老師接下來操作了一些採集土壤標本的方法,首先是用一個小罐子(容量100克)敲進土裡面,然後再挖出來,就可以得到土壤的心(core),另一種方法叫Saran土,用老奶奶包頭髮的髮袋裝一球約拳頭大小的土,然後放進Saran溶液中,然後晾乾,會在土球表面形成一層薄膜保護,Saran和髮袋的密度都與土接近,所以可以直接做測量。接著拿了稀鹽酸在土上滴了一點,有一點點泡沫,代表裡面微微的有些碳酸鈣的成分。

  差不多都好了之後,把剛剛的洞回填,就完成了今天的土壤剖面開挖和沖積土採樣。


  *老師手上拿的就是core。


  *滴鹽酸,動作太慢好像看不到泡泡。


  *髮袋包土球。


  *把土球放到Saran中。


  *晾乾他。


  *回填的工作就交給女生了,男生開挖的很累。

  結束了沖積土的採樣,下一個點是前往湖口台地的紅土緩起伏面採紅土標本,除了沒有挖剖面以外,基本上都一樣的操作方式,只是紅土硬很多(成土較久且多鐵鋁礦物)。下面就放一張照片,不多說了。


  *紅土的壁立性很強,乾的時候更是堅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