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

野地旅0046:石門水庫集水區考察I[桃園復興]

地點:石門水庫集水區(復興、羅浮、三光、加拉賀、巴陵、卡拉等部落)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
性質:實地考察(帶隊老師:地形學沈淑敏,博士生:莊永忠、蕭世暉,學部生:許庭毓、我)
----------------------------------------
image001
  *上面的地圖是桃園縣復興鄉一帶的等高線圖,第一天的考察行程,從復興(溪口臺附近),在羅浮、高坡、高義、蘇樂、嗄拉賀停留,最後到上巴陵吃晚餐,在卡拉部落的教會招待所住一晚。地圖由永忠學長製作,請勿轉載。
  早上七點,在古亭捷運站二號出口集合,我一大早不到六點鐘就從內湖出門,深怕會遲到沒想到卻早了半個小時抵達。在捷運站出口看到政大附中的學生準備上學,十分的神奇,沒有制服的學校看起來就是很詭異。約六點五十分,永忠學長開車抵達,七點初頭和沈老師、庭毓會合,四個人搭著永忠的車,前往本次考察的目的地。
  聊天的時候時間總是過的很快,非常迅速的來到了桃園縣復興,我們和系上另一位博士班學長拔尚(原名蕭世暉)約在復興的青年活動中心見面。抵達不久,拔尚也開著他的車抵達了,我們就先到活動中心內部的咖啡座喝點東西,聊聊這次考察的一些內容,並且對泰雅文化稍稍的做一點了解。
  拔尚學長是一個很妙的人,他是漢人,但因為熱愛泰雅文化,幾乎就要變成了一個泰雅族人,對於泰雅族有相當多的認識(當然其他原住民也有所精通),而且泰雅族語已經流暢到可以跟任何一個泰雅族人溝通,講著一大堆我們聽不懂的語言,在學長和原住民之間卻是格外親切。
  咖啡座的風景非常優美,對面是溪口臺,大漢溪橫切而過。左側的山脈頂端一直有一大片雲積而不散,另一邊則是出現了寒假以來難得一見的艷陽,曬得我們有點睜不開眼睛!除了茶飲有點貴以外,我實在說不出能挑剔這裡什麼,帶筱青來這裡一定很棒。

  *復興亭,在活動中心外,我們和拔尚就約在此,最右邊的是沈老師,很快的就和來這邊泡茶的人打成一片了!

  *太陽照著咖啡座的欄杆,照起來別有風味呢。

  *咖啡座看出去的環景,前方是溪口臺,中間隔著大漢溪,是片河階,有個明顯的曲流,遠方的山上有片崩塌地。

  *溪口臺。傳聞是蔣中正到此時,覺得景色像是浙江家鄉的溪口臺,於是得名。

  *遠方山上一直不散,反而越積越多的雲層。

  *山坡上的崩塌地,是我們這次考察的重點。
  聊天內容其實跟考察大有關係,由於考察內容一切都仍在未定之天,在此也不多說,只透露是跟石門水庫集水區的崩塌地有關。隨後我們到了復興鄉公所拿他們印製的精美鄉地圖,還有兩本有關大豹社的資料。離開鄉公所,我們驅車往巴陵的方向前進。
  因為實在是時間拖了很久,原本預定要在榮華吃午餐的,結果才到復興橋就吃了。吃了條鱒魚挺貴的。看地形,要從大尺度開始看,再看小尺度的細微部分,所以在復興橋這邊,我們也是從高處開始看,然後再到橋上去,看的東西不同,也有不同的發現。

  *復興鄉公所。

  *從遠處看復興橋、羅浮橋。

  *老師不講我也沒注意到,復興橋後面那個山頭,他的山體呈現的是渾圓的形狀,但一般台灣的山卻因為強烈的雨水侵蝕,所以多呈現V字型溝谷狀,而這片山地的溝谷卻沒那麼深,整個山體也沒那麼尖銳,很特別。老師並沒有告訴我原因,或許是要我自己去探討吧。

  *復興橋頭有歷史故事。長153.8公尺,寬4公尺,橋塔高18.75公尺的復興橋,以前是「拉號吊橋」,泰雅族拉號為「橫跨」之意,後來復興橋在民國55年改建完成,與民國83年的羅浮橋互相輝映,成為現在北橫沿線著名的景點「羅浮雙橋」。

  *簡介旁就附了老照片,跟現在的吊橋真是天差地遠。

  *現在的復興橋。

  *復興橋上拍羅浮橋。

  *復興橋附近的山光水色。

  *羅浮橋頭的石獅子。
  離開羅浮橋和復興橋,繼續往上開一些,老師突然看到一個景觀很不錯的地方,有一間店正在整理,準備要開幕,我們向老闆娘借了道,到他們後院走廊看看溪谷,這一看不得了了,漂亮至極,一個寬口V字形峽谷,就在這間尚未開幕的咖啡廳窗旁,直視而去是個微微帶有S形的河道,加上天空湛藍,太陽熱烈,優美異常。老闆娘很客氣的說要練習泡咖啡,所以泡了五杯咖啡給我們喝,不喜歡苦味的我一向不太喝咖啡,但是這邊泡的咖啡奶味較重,合我胃口,且炎炎正午,冰咖啡還可兼消暑,真是棒透了。

  *漂亮的峽谷。

  *學長們還是忙著比對地形圖。

  *除了比對這次的重頭戲崩塌地外,河階跟扇階也是要紀錄的重點,只要看到有開墾或有房子的地方,都有可能是要紀錄的唷。

  *拉近照可以看到有崩塌地在山谷中。

  *再照一張曲流近一點的照片。

  *下面河谷裡頭還有條吊橋呢。

  *咖啡廳的花園,旁邊就是河谷了。

  *咖啡廳內部。
  謝過熱情的老闆娘,也跟當地的鄉代表談了一下下,看看他們對於在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看法之後。就繼續驅車往巴陵的方向,一樣是途中有好的視野時,就會停車下來照照相,雖然我還插不太上嘴去和老師學長們一起討論一些,比較專業的東西,但是聽著聽著,似乎也就懂了一些。沿途看了很多地形,小小的河階、崩塌地、溝谷、肩狀平坦稜(河階的蝕餘)等等,練習看的過程中,學習的也特別快。
  據說大二下地形計測與實察的考察地點就是北橫呢。

  *這個地方看起來有個三角切面?切面的底部似乎是個河階,有小型聚落的存在。

  *這片崩塌地位於河水沖擊的位置,有崩塌,而為了保護上面的住民安全,在這邊擺了消波塊。

  *一個好的眺望點,可以讓一個地理人做出這樣的動作!危險勿試。

  *很大很漂亮的曲流。

  *北橫著名的大岩畫,是一個大背斜地形。

  *進入北橫後有兩個大壩,一個是榮華壩,另一個則是巴陵壩,不過在去年的颱風侵襲之下,淤滿已久的巴陵壩已經倒塌(原貌,2006/07/08攝)。

  *抵達巴陵橋時,太陽已經西偏不少了。

  *拉長鏡頭就可以看到遠方山頭上的上巴陵民宿區。

  *上巴陵的山脊上有一整排的民宿。
  我們並沒有直接進入到巴陵,而是先繼續往南,從下巴陵離開北橫公路進入到往嗄拉賀部落的光華道路(應該沒記錯),天色已經要漸漸轉暗了我們才要進到這個產業道路,也是要看幾個崩塌地和階地。遠方天邊沒有地平線只有山稜線,紅色的晚霞,透露出一點山區水氣豐沛的氛圍,暗的很快,我們抵達了嗄拉賀部落後就回頭了,並沒有依照拔尚給我們的計畫,繼續往前走,再往前也看不到東西了。

  *新學到的地形:肩狀平坦稜。是河階的蝕餘,河階面很明顯的應該是等高,但當河階面被持續下蝕的河流侵蝕掉後,面消失了,只留下幾個比較硬的地方會殘留,外表看起來像是幾個等高的山脊,但這個山脊的特徵即是從側邊看起來,非常平坦,形似肩膀,故得名。上圖中最前面兩個山脊,就有可能是肩狀平坦稜,但因為數量太零星,並沒什麼太多的研究上的意義。

  *路上還看到被撞斷的電桿,真厲害。圖中的人是拔尚。

  *崩塌地、土石流流經處都是我們這次考察的重點,而河道整治也是我們所關心的,圖中是一個土石流的路徑,經過整治,已建了護岸(兩側高牆)、固床工(中間橫的構造)。

  *在北橫地區,這樣的大崩塌屢見不鮮。根據統計,在「公路途經的上下」和「攔沙壩所在位置」經常有崩塌,似乎這三者之間有一定的關係。

  *左邊一條土石流從雲中流下來,出現一條長長的溝,右邊山坳裡面還有另一條土石流匯流。

  *我們抵達了嗄拉賀部落,天色也漸暗。
  離開嗄拉賀部落,我們開回巴陵,拔尚決定要在上巴陵吃晚餐。開車抵達上巴陵時,已經接近晚上七點半了,天色已經全黑,剩下的亮點就是天空中的星月,還有上巴陵的民宿。到了上巴陵的派出所附近,店門都關的差不多了,畢竟是非假日,沒有什麼商家願意開到這麼晚。餐廳有開的還有一間我很熟悉的,就是去年暑假,班上八個人走北橫吃過的店。
  我開始跟老闆娘套關係,六菜一湯附送兩道菜總共八菜一湯,五個人吃花了六百塊錢,和午餐三菜一湯一千多塊比起來,真的是便宜,而且不錯吃。跟去年一樣的地方是,他似乎不斷的在放鄧麗君的音樂,去年如此,今年也是如此。
  吃完晚餐,再開車往山脊的另一邊(上巴陵是建在一條稜線上)下去,抵達了另一個地方叫做卡拉部落,距離不遠,但是道路很陡,高差很大。相較於巴陵的商店雲集,卡拉多了一點清幽,晚間八點多的卡拉是沒有人聲的。我們花了點時間抵達了借住的「卡拉(加拉)教會」,它的造型讓我們一看著迷,但天色已晚,明天再照相吧。
  拔尚跟卡拉教會的牧師有約好,牧師出現之後著實讓我驚訝了一下,他好年輕,感覺三十歲出頭而已吧。在基督教(卡拉教會隸屬基督教長老教會)制度中,修得「道學」學位之後,始可傳教,職稱叫什麼忘了,但並不是牧師,傳教四年後可申請成為牧師,所以牧師都是很優秀的人才!
  這位牧師從他的言談中,可以得知整個部落的大小事,除了頭目以外,他可能是最了解的人,最近卡拉部落下方的卡拉溪要增建河床工程保護邊坡,而引起族人的關心,過兩天會有水土保持局的人員來勘查,於是牧師也利用這個機會向老師交換了一些看法。
  牧師人很親切,他的小孩也很可愛,有一點口音的國語聽起來其實也挺有趣的,我和筱青也通了很久的電話,這個晚上,除了有點冷,一切都很好。

  *牧師拿來了一籃橘子請我們吃,很甜!

  *正在看有關河床工程的資料,前排左起為牧師、拔尚,後排左起為庭毓、永忠。
  我們沒有洗澡,畢竟是出來考察,洗澡不是重點,而且只有兩天。十一點早早的上床了,筱青的電話讓我睡得很安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