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062:新中橫[南投埔里仁愛、台中和平、宜蘭大同]

地點:南投縣埔里鎮虎子山地理中心碑→中橫霧社支線→仁愛鄉雲舞樓民宿→清境農場→昆陽→武嶺→合歡山莊→石門山→大禹嶺→中橫主線→台中縣和平鄉梨山→中橫宜蘭支線→宜蘭大同鄉
時間:民國九十七年五月十一日
性質:家庭出遊

--------------------------------------

  趁著這次的新中橫行,可以探一部分暑假計畫走中橫的路。

第一站:台灣地理中心碑
埔里鎮虎子山
  *左圖(台灣全圖)中紅點為埔里鎮所在,右圖(埔里鎮)中紅點為虎子山地理中心碑公園所在。

  故名思義,在埔里虎子山就是台灣的正中央,曾經在921之後偏離了幾公尺,現已經改建。山腳下有一小小的公園,有蔣經國的題字「山青水秀」,以及前南投縣長楊昭璧所撰之地理中心碑文、南投縣治沿革兩文。除了我們常看到公園外立石,和公園裡頭的不鏽鋼碑,現在的地理中心碑已經移至虎子山頂,從山青水秀碑後方的階梯可以上到山頂。

  上過GIS課程就會對虎子山有一點印象,這次實地來到這裡,別有一番感覺。


  *地理中心山青水秀碑。上由前南投縣長劉裕猷於民國六十八年書「山青水秀碑記」。


  *一旁的台灣地理中心碑解說牌。

  「埔里鎮台灣地理中心碑 創建時間:民國四十一年 台灣地理中心碑位於鎮郊東北角『虎頭山嶺』,海拔約555公尺,於民國65年由林務局規畫為一小型森林區,屬埔里林區管理處管轄。此碑原為日據時代,日人在山頂建立神社,並於1906年12月13日,立了一顆一等三角點,從事台灣全島的地籍測量,當時的中心碑為赭色方形柱體,在白色長桿上綴以交叉雙環。光復後,經過重新測定,於民國41年將中心碑正確的移至虎頭山頂。民國68年7月,因為此碑以非真正中心點,乃再度重建台灣地理中心碑,上豎一不鏽鋼長柱,下有蔣總統經國先生所題『山青水秀』四字,故又名山青水秀碑。 [摘自南投縣鄉土大系-勝跡篇]」


  *公園旁有很多一等點,左為公路局測量點、中為聯勤測量點、右為內政部一等水準點。


  *公園外的地理中心碑立石,為謝東閔於1993年10月22日所題。

  我們並沒有爬上虎子山,畢竟奶奶已經九十二歲了,不方便走樓梯。等走中橫經過的時候再來吧!

第二站:清境民宿區-雲舞樓

  離開地理中心碑,掠過霧社,瞥了一眼莫那魯道紀念碑,直奔清境。清境農場為中橫霧社支線著名的觀光勝地,民宿也是嚇死人的多,而且是一間比一間美麗。我們住的那間叫做雲舞樓,老闆娘是雲南人,有很道地的雲南菜,在當地挺有名的,而且是真的很好吃。

  清境民宿區海拔已經超過一千公尺,我們去的這天濕氣頗重,又接近晚上,雲霧繚繞,視野不遠,只能在雲舞樓附近逛逛看看。一覺睡醒,雲舞樓所在的高度正好被上下兩層雲給夾住,景色頗為漂亮,但民宿之多令人咤舌!在這附近7-11也越開越多了,可見此處真的是有商機可尋啊!


  *下午霧中的雲舞樓外。


  *晚餐的菜色!


  *雲舞樓外觀。


  *隔天早上的民宿區,形形色色的民宿。

第三站:清境農場

清境
  *紅色圈圈為民宿區,綠色圈圈為清境農場的青青草原部分。

  我們抵達了青青草原,帶奶奶去草原上走走,可惜因為接近山脊,有點陡奶奶走不上去,就我和老爸一起上去,遊客很多,很有趣的是,原本有個「剪羊毛秀」,卻因為剪羊毛的外國人返回蘇格蘭探親,所以就改成「趕綿羊秀」。高中畢業旅行曾經來過這裡,那天天氣很好,在青青草原上可以直接看到東邊溪谷另一側的青翠山坡,可是這天只看的到雲霧,因為這兩天有冷鋒靠近。


  *入口處一大圈的攤販,不見天日。


  *星期六遊客真的很多。


  *放綿羊了,在這有點陡的山坡上,羊還是不斷的攀爬並不斷的啃食。


  *找人要東西吃。

  清境農場成立於民國五十年二月二十日,於中橫公路台14甲線,霧社北方約八公里處。此地有相當多的滇緬民眾,主要來源是民國三十八年參加人民反共救國軍,並在滇緬泰寮邊界一帶活動的人;民國四十九年,該軍與共軍交戰激烈,死傷慘重,隔年游擊隊七十七人,含家屬共兩百五十三人,於三月撤退至屏東,旋即轉至成功嶺受訓,百日後,再轉至南投縣見晴(今清境農場)。這群被當時政府稱做「義民」的游擊隊,多為滇緬地區的少數民族,共計有傣族、拉祐族、栗栗族、哈尼族、佧族、瑤族、苗族(紅苗)①、布朗族等八族。而為了敬老尊賢,當年將三十三戶較年輕的人遷至海拔較高(2044公尺)的「博望新村」②,居民多務農。

  我其實不清楚清境農場這個高度(不到兩千),是否真的應該出現如青青草原般的高山草原?還是人為砍伐之後的遺跡?在附近種植果樹,已經對某些保育類高山昆蟲(如曙鳳蝶、紅肩粉蝶等)造成生存的壓力。而大量的遊客對於自然環境的破壞也是不言可喻,汽車的廢棄、人為廢棄物等大量出現也造成問題。另外,在養羊的部分,由於羊的口部構造較牛來的尖,因此可以吃到更接近草根部的地方,造成植被的破壞。青青草原看起來草的保養是很不錯的,只是羊對於環境的衝擊,或許不只草而已,原生昆蟲或一些小動物是否因為羊生活的區域開發而受影響,都有待商榷。

  姑且不談論太嚴肅的事情,因為我們還要繼續往前行。

第四站:最高的7-11,富嘉門市


  *富嘉門市。海拔高度2050公尺。

  這是間才開了三個多月的門市,取代了大家所熟悉,鄰近青青草原的7-11。沒什麼,我們到此買了些飲料和零食,接著照照相,蓋了仁愛鄉的319章,然後續前行。

第五站:昆陽

  離開清境之後,沿著台14甲縣續前行,經過24.5K的地方,針葉林已經廣布,在濃霧中構成一幅美麗的潑墨畫,於是我們下車感受一下冰涼的空氣,並且拍拍照。繼續前進,經過一個很大的之字形上坡之後,進入了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來到了一個叫作「昆陽」的地方,並不是台北南港的昆陽!這裡剛好是上坡處一個比較平緩的地方,建為休息站。

  原以為這邊可能有個聚落,沒想到只是一間沒有開的工作站,還有幾個賣熱食的小販,我們上了一下廁所,雖然有超過一百八十度的展望範圍,但沒辦法透過雲霧,不過在這邊,我看到了兩種高山鳥類,分別是「金翼白眉」③和「酒紅朱雀」④兩種,我花了一點時間,用相機把他們拍下來(陽光不夠有點難照)。


  *沿途針葉林已經出現。


  *此時正是高山杜鵑的花季。


  *霧中有棵松!這樣的景不是在黃山,而在中橫!


  *板岩露頭。


  *告示牌的展望,我只能看到正前方約15公尺遠的小山頭。


  *昆陽休息區的攤販。是老闆告訴我這邊有酒紅朱雀跟金翼白眉的!


  *金翼白眉,跳得很快!


  *酒紅朱雀,飛得很快。

第六站:武嶺

  武嶺位在合歡山側標高3275公尺處,合歡山主峰和東峰之間的鞍部所在,是全台灣公路最高點,也「號稱」東南亞公路最高點,景觀上除了西側稍有遮蔽外,可以一覽無遺。在武嶺,除一側有通往合歡山主峰的登山口外,自然生態上有多種高山鳥類(除上述兩種鳥以外還有岩鷚、火冠戴菊鳥等),容易親近;此外,可以看的到森林和高山草原的交界,也就是森林線,在谷中較不會被冷風吹撫處或是背風處,森林線較高,迎風處森林線較低;高山草原以低矮的箭竹叢為主,迎風面較低矮,背風面較高;偶爾能在一些灌叢中看到玉山杜鵑開花的身影,十分美麗。

  武嶺的停車場應該是挖開了稜線的一小部分,讓停車場旁邊就出現了兩處露頭,較大的一處在登山口下方,可看出岩層被擠壓後的強烈變質,另一處則在道路旁,可以看到極度扭曲的岩層層理,十分破碎。

  如果有看過相關資料的,就知道合歡山原本是一座要走三天三夜才有辦法抵達的高山,卻因中橫公路的開發,今天我們只花了不到十個小時,就從台北抵達了武嶺(兩天相加,台北-溪湖高速公路約3小時,溪湖至埔里約1小時,埔里至清境約2小時,清境至武嶺約2小時,不到10小時),遊客的爆增不曉得對此處的生態影響如何,而中橫公路沿線地質本就破碎,因此也偶會看到大小不等的崩塌。

  中橫公路在這樣的地方出現,是利是弊,看來還有很多方面的考量,不是一篇網誌說得準的。畢竟沒有它,我也沒辦法如此輕易的看到三千公尺以上的台灣!


  *合歡山主峰登山口。看似很高,其實下面就是停車場!


  *入口處的告示牌說,此區正在復育劍竹,希望遊客改由較南方的另一登山口登山,但由於此登山路線路程遠遠短於另一路線,加上此處停車方便,故遊客仍多從此處登山。希望大家不要踐踏植被,在享受自己方便時,也能尊重和保護環境。


  *從武嶺停車場遠眺合歡山莊的滑雪山莊,右手邊山坡上多灌叢,是合歡山東峰,較中間呈現三角形的山是合歡尖山,在雲霧中的則是百岳中最容易攀登的石門山,山頂距離中橫公路僅百餘公尺。


  *路旁的露頭,折曲嚴重,布滿了破碎的岩石!


  *雲霧自合歡山東峰東側來襲,此處多為草原,灌叢均在背風面。


  *谷中較低處,有針葉林的分布,可以看出森林線的曲折。


  *一旁有聯勤測量之一等水準點。


  *武嶺觀景台上有關太魯閣戰役的解說牌,記載著1914年,兩千餘名原住民持簡陋的弓箭、原始武器,對抗駐紮在合歡山地區的日本軍警兩萬人,持續六十餘日才投降的事蹟。


  *奶奶活了九十二年,第一次抵達三千公尺的高山!老實說我覺得這個告示牌做成中國宮殿式很礙眼,但早年的風景區設計的確都是如此,大家看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就知道了!

第七站:合歡山莊

  離開武嶺不遠處,開車一下下就到了,在一個應該可以稱作是鞍部的地方(夾在合歡東峰和合歡尖山之間),此一凹下去的谷地,就是花蓮縣秀林鄉和南投縣仁愛鄉的交界了!而這個地方也就是合歡山莊的所在。合歡東峰山徑旁就是松雪樓,只是外貌改建的跟我印象十分不合,藍色的建築一點也不符合現在「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結合」的潮流(如伊藤忠雄的建築),跟在武嶺的中國宮殿式建築比起來,其實沒什麼兩樣。

  合歡山莊看起來跟想像中的就一樣簡陋,走進去參觀一下,餐點還要預訂才會有。問了管理員,得知合歡山莊是秀林鄉的,而松雪樓是仁愛鄉的!合歡尖山是秀林鄉的,合歡東峰是仁愛鄉的!這個鞍部的地理位置還有個特殊意義,也就是兩邊的谷,分別屬於立霧溪流域和濁水溪流域,是兩條河的分水嶺所在。

  合歡尖山,故名思義,它就是尖尖的,座落在合歡山莊的正後方,一旁有個小徑可以登頂,步道長僅有九十三公尺,但有點陡,走太快會因為高山空氣稀薄,而覺得有點喘。合歡尖山的岩石堅硬,之所以會形成尖山的模樣,根據某些地質學家的解釋,是此峰為冰河地形中的角峰,並將一側的山谷定義為圈谷,如果真為圈谷,那這一定是一個很不典型的圈谷,因為我完全無法辨識,或許是觀察的角度不對吧。我嘗試想要花一點時間去攻頂合歡尖山,卻發現路程雖短,但坡度很陡,不好爬,在沒有萬全準備下,只得放棄,山頭就近在眼前了的說!

  與合歡尖山只相隔一條中橫的合歡東峰,是台灣百岳之一,高度比主峰還高,在松雪樓旁的登山徑上是布滿了碎石,應該是嚴重變質的板岩或千枚岩依著岩石劈理碎裂而成。山徑似乎比合歡尖山更陡了,但爬的人不少,而且人手一台單眼相機,原來是此時高山杜鵑正盛開,來捕捉花影的。


  *合歡山莊與合歡尖山。


  *往東南看去,可以見到溪谷另一側的大山,中間篇右處最高者為奇萊山!


  *松雪樓。


  *奇萊山的左側有一山頂平平的高山,是屏風山,據說這兩座山都相當難以攀登!


  *往回看,左邊是東峰,遠處是主峰。


  *合歡尖山的登山步道,布滿了碎石,但碎石都很堅硬!層理明顯!


  *過了這邊的公路,就是花蓮縣了!


  *居然顯示是氣壓695.3百帕、氣溫9.8度!有這麼冷嗎?

  很蠢的,我在合歡尖山上發現相機沒電了!

第八站:梨山

  離開了合歡山莊之後,我們往石門山前進,爬了一小段,聽一對夫妻說有很多玉山杜鵑盛開,但相機沒電的我沒啥興趣繼續走了,只好黯然的回到車上。不久之後來到小風口,那裡有個工作站,借了插座來充電十五分鐘,所以又有電了。

  續行,往中橫正線前進,進入了台中縣,經過武陵農場的入口道路,繼續東行,抵達了梨山,時間已經是下午一點多。發現在合歡山莊遇到那對夫妻(就是告訴我們石門山有杜鵑花那對)也出現在梨山,真巧。我們簡單找了個攤販吃,然後我在附近晃晃。

  整個梨山看起來非常的蕭條,雖然我們去的日子是星期天!攤販的數目似乎比遊人多太多了,因為遊客只有我們家四個人和那一對夫妻,共六人,而攤販卻是一整排的!自從中橫正線谷關-德基段坍方後,梨山斷了一邊的交通,不論是當地的農產(水果、高冷蔬菜)或著是觀光業都大受打擊,之前看過惠勛給的一篇文章中,說到當地民宿仍在經營的只剩兩成,住房率更是低的讓人心酸,除了一天兩班往宜蘭和一天一班往花蓮的客運之外,幾乎沒有大眾運輸能抵達這裡,梨山遊客中心呈現半關閉的狀態,偌大的一個中國式宮廷建築大門深鎖,只有一些為了建道路工程的砂石車司機會在此停留,不,應該說根本就沒看到什麼車輛。

  太陽這麼大,氣氛卻這麼冷。


  *小風口看出去,遠處立霧溪流域的山谷有雲海!


  *小風口遠眺奇萊山(右)和屏風山(左)。


  *梨山村,這天太陽很大,也很寂靜。


  *梨山馬拉松賽名人錄,只到2004年,底下還有12個空位,看來中橫斷了,也斷了紀錄。


  *一整排的攤販卻等無人。


  *我們買了水果三盒,老闆娘樂的合不攏嘴。

  離開梨山,在梨山村附近看到大規模的多處地滑,就在路邊、村落上,感覺很恐怖,路旁也有梨山地區地滑潛勢圖,有整個村要滑下山的感覺。


  *路面因為地滑而下陷,旁邊就緊臨著聚落。


  *落差超過十公分了!

第九站:思源埡口

  埡口,就是只山脊間比較低矮的山口,思源埡口這邊則剛好是大甲溪跟蘭陽溪的分水嶺,車開到這邊,只覺得兩旁的山相對高度越來越矮,坡度越來越緩,原本在路旁流水狂奔的大甲溪現在變成在草叢中的涓涓細流,接著一陣霧飄來,當我再次看的清路況時,我們幾乎是來到了一片平地,沒有溪水。我們已經超過大甲溪的源頭了!再往前不久,即進入了宜蘭縣,有個涼亭裡面立了個碑,題為「台灣省東西橫貫公路宜蘭工區刻石」,背面寫著飲水思源,是由當時的台灣省政府主席周至柔在民國五十年所題。或許思源埡口的名稱也就是由此而來。


  *出了霧中,溪谷就不見了,看起來真像是平地。


  *思源,涼亭與一旁的「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告示牌,後方有鐵網禁止進入。


  *鐵網後的世界,不是人的世界。

第十站:南山部落

  離開思源,繼續沿著台七甲線往東北前進,看到越來越寬的蘭陽溪谷,右岸是中央山脈,左岸是雪山山脈!雪山山脈正在主脈中央,山勢較高,而中央山脈則在起頭處,山勢較矮。不久之後,進入我眼底的居然是一整片的高麗菜,我這輩子大概沒看過這麼多高麗菜吧!可以看到非常清楚的河階地形上,全部是高麗菜,這就讓我想到去年走北橫時,看到一堆高麗菜車從梨山的方向往宜蘭開去,原來是產自這裡唷!

  這個地方是泰雅族南山部落,該怎麼形容呢?除了高麗菜還是高麗菜。南山部落近年來推展生態旅遊,附近有大片巨木群,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查,這邊就不贅述。


  *整片高麗菜!


  *還是高麗菜。


  *南山部落用高麗菜歡迎我。


  *任何一塊地都要種高麗菜!

  並沒有在南山多作停留,畢竟奶奶見到天色漸暗,又急著想要煮飯了,只好直驅宜蘭,抵達礁溪時已經接近晚上八點,先吃了點東西,然後走北宜高回到台北。
  挺充實的,也可當做暑假走中橫的探路。

  中橫這條路牽扯到很多自然生態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而且早已不是新聞,也不是地理系的人才懂,只要是台灣人應該都多少聽過,中橫對自然的破壞,但老實說,若沒有這條路,台灣人或許根本就不會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更遑論保護了。

  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事件總有不同的聲音與容貌,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也是分歧百出,更別說同一人不同時間看同一件事情,也會隨著社會潮流而有所變動。小時候我很嚮往合歡山的雪,這是中橫之功;稍大,約高中時,卻又恨大山被馬路削去頭皮,這是中橫之過;而我現在知道,我們不應該純就人類利益看待一件事情,也不應將保育無限上綱,既然破壞已經造成,那如何在人類利用與自然保護中達到最佳平衡,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合歡山的箭竹要保育是否要封山?昆陽的道路有坍塌是否要噴漿?梨山的地滑是否急需補救?人類的勢力是否應退出深山?觀光的人數是否應限制?上山的季節是否應規劃?諸如此類,讓大家思考好了。
 
 

一、參考資料
1.清境農場官方網站
2.維基百科-苗族
3.台灣鄉土鳥類首頁
4.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
5.〈合歡群峰登山簡介〉,合歡山莊印製

二、備註
①苗族(紅苗):2000年計算有894萬人,現為大陸人口第四多的民族,48%的苗族分布在貴州境內,其於分布在湖南、重慶、廣西、湖北、四川、海南境內,泰國、寮國和越南也有分布。各地苗族多有自稱,很多用其服飾做區別,例如黑苗、白苗、紅苗、長裙苗、短裙苗……等。
②博望新村:為大清境社區中海拔最高之新村,居民為當年自滇緬撤退來台之游擊隊和家屬。大清境社區,泛指博望新村、仁愛新村、忠孝新村、道班新村、榮光新村、定遠新村、壽亭新村共兩百餘戶,以及清境農場、台大梅峰農場等區域,也就是泛指霧社(五里坡)至梅峰之間的區域,屬仁愛鄉大同村。
③金翼白眉:學名Garrulax morrisonainus,俗名「玉山噪」,屬於燕雀目畫眉亞科,是大型的畫眉鳥,成鳥體長約27~29公分,棲息範圍由兩千公尺至三千兩百公尺均有,冬季時會下移至一千公尺處,是普遍留鳥,喜活動於灌木叢中,或著於登山小屋附近撿食垃圾殘渣等,性不懼人,不善飛行,其聲音嘹亮,有時會發出於鈴聲般「啼、啼、啼」之聲。
④酒紅朱雀:學名Carpodacus vinaceus ,屬於朱雀科,體型約15公分長,常成群出現,在灌叢枝頭或草地上啄食種子,也會在垃圾堆尋找食物,甚至在人類活動區附近趁機撿食碎屑,常發出「啾、啾」細尖叫聲。全身幾乎均為酒紅色,除頭上有兩道淡淡的白眉。雌鳥為全深黃褐色,較不起眼,有掩蔽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