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095:澎湖考察二[澎湖馬公]

地點:澎湖縣馬公市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性質:地理系應用生態學、環境政策管理考察(帶隊老師:郭乃文、王文誠)
---------------------------------------
  今天一大早(五點多)就起床,到一旁旅館附近的永康早餐街吃早餐,王文誠老師推薦了一間賣「牛肉湯」的店,不過牛肉湯實在貴,沒什麼錢的我,吃了他們一個特別的餡餅和一杯豆漿解決。這餡餅的外觀看起來像飛碟,而且與台灣平常吃的餡餅不同在於,它的外皮非常的酥脆,似乎不是用煎的,而是用炸的,口感與味道都不錯。

  *我們住的旅館,星海灣。

  *文康街早餐街。

  *這間牛肉湯的店似乎叫做北新橋。

  *像飛碟般的餡餅。當然我只有吃一個。

  *菜單,牛肉湯真的貴,吃不起啊。餡餅加豆漿28元比較吃的起。
  早上六點半,大家在旅館門口集合,準備搭遊覽車去今天的第一個參觀點,去到了馬公第三漁港,由漁港的主任替我們導覽。馬公港區分做第一、第二、第三這三個港區,第一港區在日治時期遭受戰火波及,後來重建;第二漁港於1959年分三期興建;1980年第三漁港填海造陸工程完工,並隨著之後的計畫陸續擴建。
  我們主要去參觀的是魚市的部分。根據主任指出,在全澎湖縣大大小小共有六十多個漁港,停泊一千九百餘艘船,惟近年海洋資源枯竭,略減為一千八百餘艘船。第三漁港是全澎湖唯一的「拍賣港」,不提供一般的消費,主要是近海的中小型漁船、魚籠(觀光客所熟知的海上牧場屬之)、流刺網和延繩釣的漁獲,在這個季節大概有鰆魚、石斑、鯛類等。這類批發市與一般的消費市不同的是,拍賣完後,得標者就會完成移貨,一籃籃的分賣到海產店、其他消費市或著批發市(台灣)。
  同一個漁港,不同的位置也停泊不同的船,離開了延繩釣和流刺網船的區域,另外一邊是停泊焚繼網的船隻,這類船的特色就是有很多很明亮的燈泡(燈火漁業),所捕的有鰺(ㄙㄠ)魚、小管、鯖魚等,其中鰺魚是日本人的最愛,台灣人卻不怎麼愛吃。
  另一頭的漁船則載著一籠一籠的捕蟹籠,現在是秋季,剛好是螃蟹的盛產季呢。另一邊的漁船是「拖網船」,與台灣不同的是,台灣大多是兩艘漁船共同拖網,不過澎湖絕大多數都是單船拖網。拖網船捕的大多是蝦類,偶爾捕道雜魚。最近大陸漁船見到澎湖海域漁產豐富,拖網船也越過海峽中線,而且拖網的網目比較小,一網打盡,直接導致海底棲地受到破壞(礁石、珊瑚等被拖網拉斷)。
  最後還有另一種就是箱網養殖,最有名的就是近年來台灣人很愛吃的「海鱺」,大部分都是澎湖養的。今年的海鱺產量較少,主因是年初的時候,因為全球暖化的關係,大量的融冰隨著清潮(或中國沿岸流)南下,導致寒流溫度比往年更低,使海鱺凍死,再加上今年幾個大颱風影響,損失很大。
  近年來因為人們反映第三漁港的魚市不能零售,很不方便,所以也出現了大規模的零售市,不過這只有季節性的,因為小管季時,整個廣場都要拿來處理小管唷!

  *澎湖魚市場的入口。

  *延繩釣和流刺網魚貨上岸區。

  *五顏六色的各種魚獲。

  *很大隻的鰆魚。

  *載著捕蟹籠的漁船。

  *拖網船抓起來的大蝦。

  *一艘拖網船的船主。

  *零售市所在的廣場。

  *白色文蛤,澎湖特有的。除了漁獲以外,零售市還有賣很多螺類,甚至還有賣花生!

  *當然澎湖縣政府也會公告一些不可以採捕的,例如硨磲貝是被嚴格禁止的,被抓到不是因為科學研究或復育原因而持有硨磲貝,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科或併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看完漁市,我們到一旁的澎湖縣農漁局的簡報室,由農漁局長跟我們分享一些農漁局的業務、澎湖漁業的發展與展望等。首先就講到了澎湖縣轄區內到底有幾個島,現行標準來看,在高潮位以上能夠出露的,有九十個島嶼,陸地大小僅126平方公里,但是海岸線綿長,管轄海域廣大,所以整個農漁局的業務上,是以漁業方面較為吃重。不過目前澎湖最大的困境是,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漁業,這在台灣亦然,這將面臨下列幾個問題:第一,為了鼓勵台人出海捕魚,所以政府要編列預算補助工資,耗費甚鉅;第二,近年因大陸沿海生活條件改善,工資提高,雇用的大陸漁工為了追求低工資,只好雇用內地勞工,漁業知識和能力大大不足,導致危險增加;第三,為了協助漁業發展,農委會補助漁船用油,每公升補貼14元,但是漁船很多出海不捕魚,而是到海峽中線,將這些油賣給大陸船,賺那14元的價差,平白耗去大量納稅人的錢。
  另外,大陸船的越界捕魚(三層拖網大小通吃)、過強的寒流(澎湖海域平均深度僅20公尺,寒流來無法下潛避寒而凍死,如海鱺只能忍受14度以上的水溫)、清除魚屍(不肖業者會直接割破箱網,造成汙染,須仰賴國軍)、復育(要運用生物鏈的概念)等等。
  局長特別針對了寒害和復育做了介紹,寒害的部分,提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每當寒害發生時,高級魚種就會死亡,死屍腐化之後,變成了海菜、腐食動物(蝦、蟹等)的營養來源,使得澎湖漁民有了新的經濟來源,當然這是暫時的;但另一方面,寒害導致珊瑚的共生藻類死亡,使得海底棲地被破壞,這點就比較棘手。
  復育的部分,有專責單位負責,復育如珊瑚(海底環境,每年五千株)、魚苗、海膽、螺類(漁民生計問題)等,並且規畫海洋資源保護區,限制捕魚,例如在澎湖內海一律禁止網捕;另外是針對特有物種的保護,像是澎湖章魚,每年的3/29到4/12是禁捕期,因為此時章魚正在交配產卵,海膽則在6/1到9/30可以捕捉,但限制必須殼徑超過八公分!
  漁業的部分,最後提到發展展望,講到的是「休閒漁業」,比較著名的例子是所謂的「菊島海鮮節」,綜合了觀光、教育和文化產業,並希望發掘地方的人才(如很會釣魚的耆老、對地方農業有特殊心得的農戶等),期望將他們的專業技能發揮出來,讓觀光客知道與認識。
  農漁局當然還要負責陸地上農業的部分,和漁業一樣,面臨的是年輕人不願意耕作,所以需要積極引入農村人力,尋找、培訓有意願的人,並且將有限的農地整合,規畫出農業專區,一體設計有關水源(澎湖淡水匱乏),並且栽植澎湖特色作物,例如澎湖絲瓜(較其他地方種的小、慢,但比較好吃)、風茹茶(產地需求小,且不需太多水分,兼之收入不錯)、有機作物(一定有人買)和溫室產業(避開產季全年獲利)等。
  最後講到了保育工作,近年來澎湖地質公園的成立吸引觀光客,配合上區內的綠蠵龜、燕鷗、瓶鼻海豚等生物,並且阻止一些破壞性的計畫(例如台電原本要把東吉島劃為核廢料場址,於是就把東吉島劃為玄武岩保留區,禁止任何開發)。另外有一項聽起來有點荒謬的工作,就是「造林」,一般印象就是澎湖沒有高大的樹木,當然造林廣義來說是「綠化工程」,荒地上都種了草皮和一些原生樹種,當然需要解決的還有像外來種的銀合歡入侵。目前造林工作的成果是,整個澎湖每一萬人,就可以擁有14多公頃的綠地,整個澎湖是既整潔又綠意盎然!
  農漁局這邊送了兩雙菊島海鮮節的紀念筷子、一張海洋音樂光碟、一本簡介和一份地圖,真開心。

  *馬糞海膽和章魚禁漁期公告。

  *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設立公告,包含西吉、東吉等四個島嶼,阻止了台電設立核廢料廠址。

  *農漁局大樓正面。
  離開農漁局,搭遊覽車到不遠處的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這次是要和澎管處處長交流。
  澎管處處長提到了幾個數據可以供我們參考:第一,澎湖年遊客量約是五十萬人次;第二,旅遊季主要在五到十月,季節性明顯;第三,六成的旅客為旅行社包裝(空運問題,旅行社壓位,航空公司與旅行社間的商業協定);第四,四成的遊客是自由行,造就民宿業發展;第五,澎湖常住人口約五萬人,馬公就占了四萬人;第六,台灣本島號稱有三百萬具澎湖血統的人。
  為什麼不論好壞年,澎湖的遊客總量大概就是五十萬人上下,而無法再向上增長呢?第一,當然就考慮到「怎麼去」,搭台馬輪來回的我想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應該都是搭飛機,而飛機班次有限,造成人數上的限制;第二,氣候的關係,約有七個月受強烈東北季風影響,不適合觀光;第三,整個澎湖群島的負載力問題,澎湖地區的環境負載力以及它的養贍人口均不甚高,自然無法容納大量的遊客造成人口密度的急遽上升;第四,在航空公司與旅行社商業協議下,致使飛機常有空座位,然而航空公司不去改善的原因,乃是在於商業協議時,旅行社就給過航空公司一筆錢,萬一沒坐滿,航空公司可另賣給補位乘客,再收一次機票錢,等於一座位賣兩次,我們稱之「虛靡的座位」。
  另外,前面有提到的人口數,可知澎湖鄉村人口是嚴重外流,對於推行各種政策都有一定影響(農地復耕沒農夫、休閒漁業沒漁夫…),和農漁局長的說法一樣,要開發與振興,首先必須招攬人力回流,接著要開發當地特色,如大家喜歡去的民宿或著二崁的社區營造等。
  最後,處長對於管理處的職責稍做說明,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責任在於管理、保護資源,然而其上屬單位觀光局是推動觀光的,所以偏重休憩旅遊部分,因此,國家風景區的性質不若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等,屬於比較開放式,且原則上不會有強烈的禁止行為出現,除非違法(因此像私人經營搶灘無人島這類的活動才會出現)。
  和處長的交流到此為止,我們在遊客中心再看一看展覽,也拿了一袋禮物(裡面有風景區介紹手冊、一件紀念衫、地圖等),然後上遊覽車前往澎湖縣漁會。

  *澎湖遊客中心外觀。

  *遊客中心內的澎湖傳統民宅模型,與金門形式相仿(除了是用咕咾石蓋的),一旁不像台灣都是竹圍,而是用咕咾石砌成「菜宅」,替農作物擋風。

  *澎湖也有燒王船的習俗。
  到了澎湖縣漁會的會議廳,由漁會的會長為我們介紹澎湖漁業的發展。首先說明了漁會在整個漁村文化中所扮演的積極角色,漁會和農會一樣,是漁民與政府間的溝通橋樑,漁民透過漁會將需求、現況反映給政府,政府則將政令推行和決策過程的諮商與漁會這邊磋商,是屬於中介性質的「第三組織」。漁會的重要性,從全台灣263個漁港,澎湖就占了69個,漁業就業人口佔全澎湖三分之一可知。
  會長提到了幾個議題,有些與稍早農漁局局長所說的略有重疊,有些則是比較從民眾方面提出的。首先是漁民對於漁業的依賴性,或許可以說是無奈,「魚金魚土」這四個字可以說明,高經濟價值的漁產的確讓澎湖收益不少,然而每當市場漁獲數量過多(尤其是低價魚種),就會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嚴重影響。以澎湖來說,這邊有65%的漁獲是「外銷」到台灣的,但能外銷的是什麼魚種呢?當然是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魚類,才搭的起飛機。然而澎湖這邊的高經濟價值魚類養殖尚未完全的企業化或規模化,這造成了當消費市場的消費量趨於穩定時,反而是產地澎湖還沒有能力保證數量與銷售穩定,成了這個產業的一大變數。舉例來說,今年初的寒害導致澎湖的漁業產值由往年約有46億,驟降至20億台幣,損失慘重,因此期望能夠建立健全的氣候、水文預警制度。
  再來會長提到了有關勞工的事情。年輕人的外流,一來是大陸漁工的競爭,然而還有一個我們比較少注意到的點是,漁業技術的進步,人力需求自然下降。年輕人外流的現象,反映在平均船長年齡已經達到45歲,有老年化的趨勢,為了維持住漁業文化,會長提出休閒漁業與漁村民宿兩個建議,休閒漁業指的是漁船兼營娛樂船隻,在漁期捕魚,其他時間則可以提供外地釣客出海休閒,漁村民宿則是建立具有漁村特色文化的民宿,休閒漁業可結合漁村民宿,白天隨著船長出海,晚上住在船長家聊聊天,分享討海經驗或趣聞,都可以成為一種極富文化內涵的觀光事業。
  目前要推行休閒產業遇到的問題是,會長認為澎湖人的地域觀念很重,這會影響到整體組織的企業化或規模化,而且缺乏了行銷的概念,而且對於澎湖整體未來走向,漁村文化導向、自然地景保育觀光以及博奕事業三者應該偏重何者?或著齊頭並進?爭議還有待解決。
  離開漁會,我們到馬公港旁的一間海產店吃了午餐,然後在港邊隨意逛逛。

  *港口。

  *港邊在曬魚乾。

  *港口外堤防邊,水不深,所以會有左側水中的竿子標示哪裡可以行船,哪裡底下有石頭。

  *港邊的製冰工廠。
  吃完午餐之後,我們到了澎湖專門復育一些海中生物的地方,看看他們復育了些什麼東西,我們看到了馬糞海膽、鳳螺、硨渠貝、紫菜、魚類等等,讓我們大開眼界。

  *養殖場內部。

  *用牡蠣殼養海菜。

  *小馬糞海膽。

  *大馬糞海膽。

  *忘記名字的鎮場之寶。

  *大家爭相照相。

  *海膽。

  *復育養殖場開發的人工礁石,復育的珊瑚植株基部可以插在洞內,尖尖的模樣可以防止沉積的泥沙蓋住珊瑚植株,中空的礁石可以躲入一些海中的生物,一舉多得。

  *復育場內僅存的四個硨磲貝。

  *一旁海堤外的澎湖海灣一景。遠方有方山。
  結束復育養殖場的行程,回到農漁局的會議室,與王乾發縣長座談。有關自然環境或人文背景的部分前面已經說過,就不多再贅述。縣長提到了一個比較令人關注的議題,就是澎湖發展博奕事業。縣長認為,要讓澎湖縣能夠永續發展,要靠什麼產業呢?漁業?觀光業?在漁業資源逐漸枯竭,而又有三分之一年是不適合旅遊的氣候之下,才會想到要去爭取博弈事業,然而,博奕並不等於賭博,縣長希望開發的是「總和性觀光休閒園區」,在區內可享受各種休閒娛樂,而博奕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希望這樣的園區占地不要太小,要能夠有整體性的規畫,若是單一飯店旅館業者進駐,並希望設置博弈場所,在縣長的立場是不會允準的。
  縣長認為,這樣的開發具有一定的急迫性,舉了西吉島全島遷村的例子,西吉島因為區位不佳,所以在經濟上慘遭淘汰,而西吉之於澎湖,就好像澎湖之於台灣,台灣之於世界,很容易被邊緣化,且漁業資源的枯竭,會使島上人民的經濟來源受到打擊,近年雖然推動農地活化,但勞力僅有老一輩的人去進行風茹茶和仙人掌的相關產業,一旦老一輩的人去世,不論漁業還是農業,就都沒有人力可以執行,更別談永續經營。另外提到當前的教育政策,雖然人人有書可念,但缺乏技術人員,不再有人去當學徒,導致最基層的技術面逐漸失傳。
  縣長希望以博奕作為扭轉上述悲觀看法的契機,在治安、風俗、環境承載力、海洋保育等各大前提獲得保證之下,期望將澎湖作一次性的重大改變,縣長希望藉由全民入股(賭場)、(賭場)收益作為社會福利經費,同時利用這些經費推動休閒漁業和農村活化(例如澎湖群島濱海的墓地活化工程、綠化工程等)。
  若提到地點,縣長認為,將整個園區設置在澎湖內海中間的大倉島頗為適合,就交通,各島搭船至大倉均不遠,尤其馬公港往大倉更是方便,到各個景點也都不遠;在地點上,位於澎湖內海,風浪較小,也比較適合一般大眾遊客等。
  縣長提到,這個方案的反彈聲浪依舊很大,民國九十二年做過公投,贊成的人數略多於反對者(然而此公投投票率僅兩成一),主要反對者如教師、公務人員等,因為薪資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小,所以大多反對,至於贊同的則是最基層的農漁民,有關兩者之間的協調與溝通,我認為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跟縣長座談又有東西可以拿,有吃的有看的,反正這是我們今天拿的第三次禮物,真是太超過了。
  晚上去吃螃蟹粥,讚!然後沿著中正路逛名產店,回到旅館,十二點半,睡覺。

  *中正路晚上的人潮,表演藝術的人很多。

  *春仁黑糖糕門口的「菊光店」招牌。

  *超好吃的玉冠嫩仙草啊,很大一個只要20塊錢!

  *馬公港旁邊的菊島之星,是一艘船的形狀。
 
 
一、參考資料
1.台灣鰻魚聯合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