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112:劍潭古寺[台北中山]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805巷6號劍潭古寺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二月十四日
性質:旅遊

---------------------------------------

  每天搭公車前往圓山捷運站,總會響起「下一站,劍潭寺;接近,劍潭寺」的報站聲,聽了這麼多年,卻從來沒有去探訪一下劍潭寺的樣貌。大二的時候,偶然得知劍潭寺就是那間因為日本人擴建神社,而被迫遷移的廟宇,才第一次對這間廟有點好奇,但仍苦無時間來晃晃,這次趁著西洋情人節(好像沒關係),老爸老媽難得一起出去玩的機會,我就提議到劍潭寺去看看,從家中出發僅十分鐘不到的車程。



  才走進劍潭寺前的牌樓(是前台泥董事長辜振甫題字,劍潭古寺),就覺得今天來對地方了,劍潭寺現址旁邊有個碑林,還有一些立柱,上面均有書法雕刻,老爸老媽大學時期,分別是中興大學書法社的正副社長(老媽是社長,但老爸比較厲害),因此對書法也頗有一番功力,就這樣品頭論足了起來。老爸說:「新舊時期的書法一看就知道,舊的書法寫的真好!」似乎也道出了這項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文化,正在逐步式微中。

  這個碑林挺有趣的,以一個清咸豐二年的奉憲示禁碑做領頭,其後有很多完整或不完整的石碑,大多是田產、租佃關係的類型,年代大多是在日治時期,這些碑文的原始地點,在當場並沒有任何解說牌可供參考,大部分碑文也都模糊不清,難以判別,想在網路上找個奉憲示禁碑的碑文,也是毫無頭緒,看來只好改日去圖書館找找,有沒有《北部碑文集成》可借,不過民國七十五年的書,想必看起來會有點痛苦,成大歷史系何培夫教授也曾寫過全台灣碑文相關圖誌,或許也可供參考,至於曾國棟所寫的《台灣的碑碣》中則無劍潭寺的碑文。

  碑林以外,就是一些改建後留下來的殘柱,斗拱雕花十分精美,不同的對柱上的對聯也都頗有藝術水準,從艋舺街大量捐款(署名於柱上)來看,確實可以印證清光緒時艋舺商賈大量在今日劍潭山一帶置產,也捐款修建廟宇,至於為什麼要選在劍潭山,只能說,風水好啊!


  *劍潭寺牌坊,辜振甫題字。


  *碑林入口,這四柱三間的看起來像是舊的廟門。


  *奉憲示禁碑,碑文模糊不清。


  *其他石碑。


  *整排的列柱,以劍潭寺規模來看,原本應該是正廳中的柱子,排列可能有被改過。兩個石鼓應在廟正門。


  *斗拱雕花精細,是些佛教故事。


  *其他石柱,書法都頗有水準。


  *這兩根柱子左右擺反了,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還是當初工人只是隨便擺放。


  *劍潭古寺兩旁還有雙龍搶珠,很明顯的佛道混合,是台灣綜合型文化的特色。

  看完碑林,再看建築主體,已經大幅翻新過,從網路上看到,原寺廟外牆為泥灰塗平再漆上黃色,與我在蘇州寒山寺、杭州靈隱寺所見到的佛教寺廟相同,屋脊沒有燕尾。翻修之後,變的金碧輝煌,燕尾、雕花裝飾一大堆,反倒失了古意,有點可惜,應是整修(設計)之人對於中國傳統宗教文化一竅不通所導致的,佛教講求樸實,與道教的繁複儀式大相逕庭,現在屋簷上的寶塔、雙龍、彩色琉璃瓦都不應該是樸實的佛教所有。

  更有趣的是,劍潭古寺裡面祭拜的,據說有鄭成功(我沒注意),如果真的有的話,那劍潭寺更是受到民間傳說的影響。有人認為,劍潭寺祭祀鄭成功足以代表兩者的淵源,但在歷史研究上,鄭成功不僅沒到過劍潭,沒扔下(或掉下)那把劍,潭中沒有蛟龍作怪,而鄭成功更在抵台後不到一年,就染病去世,因此傳說歸傳說,佛寺居然拜起了鄭成功,也讓我有點驚訝。

  比較引起我注意的,是正殿有著「昭和庚辰移築大直」字樣的廟柱,劍潭寺原址在劍潭山南麓而非大直,差不多就是現在台北忠烈祠所在地中的一部分,風水極佳。好風水可從日治時期,為了祭拜死於台灣且被神化為「平台之神」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選定了全台灣最長的一條龍脈,北起萬里海中,經過友蚋山、五指山延伸至劍潭山,其穴位就在忠烈祠附近的圓山大飯店現址。另外,從台北城(據傳可能為漢文化下最後一個風水石頭城)的風水來看,其東城牆線向北延伸、西城牆線向北延伸以及中軸線向北延伸,最終可於七星山交會(由此可知東西城牆並非完全平行),而中間,就必須經過劍潭山。日人建神社於此,一來占據台灣最好風水,二來打斷漢人在台統治中心台北城的風水,一舉兩得。日本總督府對於興建台灣神社十分重視,規劃為上下三層的神社,另建「明治橋」跨越基隆河(今中山橋一帶),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神社。

  劍潭山既然擁有這麼好的風水,皇民化運動下自然是要破壞殆盡,1942年在台北忠烈祠現址再增建台灣護國神社,而原本在這個位子上的劍潭寺,便被迫拆遷至北勢湖山麓的現址重建。1944年,台灣神社增祀天照大神,由「神社」改稱「神宮」,並在附近新增台灣神社新境地,然在鎮座大典舉行前,一架運輸機在此失事,燒毀了鳥居、石燈與部分神社建築,此時太平洋戰爭已經趨近尾聲,日本財力不足以修復,只得廢棄,隔年,日本戰敗。


  *雕龍畫鳳又燕尾,實在不像佛寺。


  *原來的劍潭寺外貌,黃牆,寺頂樸素。(照片取自TONY自然人文旅記0114篇劍潭古寺


  *昭和庚辰移築大直的字樣。


  *台北城風水軸線立體簡圖。難怪很多人認為新光三越大樓嚴重破壞台北風水。(Google Earth擷取後製)


  *台北城風水軸線平面鳥瞰圖。東城牆和西城牆的延伸線,最後可交會在七星山,為祖山,而在路線中的劍潭山為少祖山。台灣神社位置為今日圓山飯店,台灣神社新境地則相當於今日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護國神社則位在今日台北忠烈祠。

未命名
  *傳統中國形式風水①示意圖。


  *台灣神社,分三層,下方為明治橋。


  *今日台灣神社已被改建為圓山大飯店。正前方兩隻石獅子據說是板橋林本源家族所獻,留存至今。

  台灣神社(宮)與其他在台灣的神社,光復後的下場幾乎一樣,也就是拆的精光,不過台灣神社(宮)和台灣護國神社都有一些附屬品留了下來,舉例來說,在現在劍潭公園中有兩隻與石獅子非常相像的花崗岩狛犬,仍歷久彌新,原屬於台灣神社;台灣神宮中的銅龍後來被鍍金,擺在圓山飯店的金龍廳中;當年在中國東北由日本扶植建立的滿州國贈送的一對銅牛,現在則安祥的趴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原省立博物館)正門前;台灣神社的鳥居則被拆下,運到台北縣三峽的清水祖師廟,成為正殿的柱子;當初為了讓人們參拜方便,所蓋的跨越基隆河的橋,則是在前幾年才拆掉的中山橋(原名明治橋);最後,至今仍車水馬龍的中山南北路,更是當年從台北賓館要往神社參拜的皇族所走的路徑呢!台灣護國神社中的銅馬,目前則擺在二二八紀念公園中。


  *劍潭公園入口處的狛犬,看起來跟一般的石獅子確有一點不同。

銅牛
  *自然科學博物館前的銅牛。


  *三峽清水祖師廟三川殿中的立柱,原為台灣神社鳥居。


  *2002年時尚未拆除的中山橋(明治橋)。

  在政權的更迭中,不論是劍潭古寺、台灣神社、台灣護國神社,都遭到了破壞或遷移的命運,這讓研究地理的我們,能夠重新注意到政治力與地景間的關係,而這層關係又與民俗傳統結構有關。說來說去,就是環環相扣的意思,多麼迷人。

 
 
一、參考資料
1.台灣老照片數位博物館
2.官幣大社 台灣神社
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519劍潭公園、台灣神社遺跡
4.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14劍潭古寺
5.思想起那一段-台灣神社
6.ㄚ榮的國慶之旅-台灣神宮
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潘朝陽教授文化地理課程簡報(傳統中國形式風水示意圖)

二、備註
①形式風水:尋找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做為風水穴位依據者稱之。理氣風水②與其相對。
②理氣風水:利用人工建築營造出如自然界般的形式,做為風水修正依據者稱之,如風水牆、月眉池之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