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

野地旅0366:台鐵扇形車庫[彰化市]


  *進庫前,停車再開。

  我不是鐵道迷,對於鐵道的相關歷史其實並不相當熟悉,這趟來彰化之前只聞其名,卻不知道就在彰化。我對鐵道的熱情在於火車行進間接觸鐵軌接縫時,那多變又帶有規律的聲響,因此對於「停火車的地方」一向興趣缺缺,直到在地理系認識了許多鐵道迷後,才逐漸有所轉變。不過之前所以有這樣的感覺,大概是因為還沒見過扇形車庫吧。

  從我有記憶以來,不論是火車、捷運,不管在台灣、外地,所見到的車庫都是股道平行的「線形車庫」,看多了,也就不覺得新奇,而扇形車庫似乎在鐵道界是鼎鼎有名,於是抽了一點時間,驅車到位於彰美路一段地下道旁的扇形車庫,附近停車以機車較為方便,不過我運氣好,剛好一個位置可以停汽車,拿了相機就獨自往裡頭走去。


  *彰化市古蹟、歷史建築略圖。


  *扇形車庫在Google地球上的影像。

  找到入口,先在外頭探了一下,看到有工作人員,就問了聲:「請問我可以進去參觀嗎?」這位工作人員一見到我,神色緊張的說:「你趕快那邊簽個名,過幾分鐘火車頭就要進來了,簽好了右邊進去!」原本我還打算悠哉悠哉慢慢走,但經他這麼一說,我便三步併作兩步的往扇形車庫小跑步而去。而我後來發現,扇形車庫好像只開放到下午五點,而我抵達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好加在沒有白跑一趟。

  此時扇形車庫附近,有幾個人已經在此守株待車,我發現在車庫旁有個瞭望台,於是登了上去,想說從上而下大概比要容易拍照。果然此時有一列火車頭(應該是柴電機車吧,不是再請各位指正我),好像在加油,準備要進入扇形車庫前的轉車台。而就在我選好位置後,火車頭也開動了。

  看到火車頭開進轉車台、停下、轉車台轉動、車頭再次發動、進入車庫,動作雖然簡單,卻是我第一次活生生的看到火車進入車庫的模樣,其實還蠻興奮的。火車進庫表演秀告一段落之後,我才開始仔細端詳這個車庫。扇形車庫與現在普遍的線形車庫,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大正十一年(1922),考量彰化站為鐵路縱貫線海岸線(即現在的台鐵海線)與鐵路台中線(即山線)的交會處,於是彰化機務段在此建立了扇形車庫,以利調度、維修這些蒸氣火車頭,最原始的扇形車庫只有六個股道,後來經歷三次擴建,成為現在的十二股規模。而正因為是要修繕蒸汽車頭,所以庫房每一股道上方都有兩座煙囪。


  *左邊這台是待會兒的主角。


  *準備開上轉車台。


  *轉完後開下轉車台。


  *進庫囉。


  *轉車台。


  *車庫前,也有三三兩兩的遊客。


  *今日扇形車庫和天空中的雲層實在很像。


  *十二股道的扇形車庫。


  *扇形的股道。

  隨著火車不斷的演進,現在彰化扇形車庫自然也能夠維修保眼柴電車頭、電氣車頭,仍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其實台灣原本並不只這一座扇形車庫,在台北、新竹、嘉義、高雄和高雄港五個站,也幾乎在同期,建立了扇形車庫。只不過在現在實用性不如線形車庫的狀況下被拆除了,據說全世界現在僅剩下彰化與日本京都兩處。而彰化線形車庫現在屬於彰化縣縣定古蹟。

  在我眼中,扇形車庫除了歷史地位、地理價值之外,最吸引我的其實是這裡隱約透露出來的人文藝術氣息:鐵銹、枕木、陽光和黃色系的建築營造出溫馨的氣氛,好像回家一樣,確實,對火車頭而言,這裡就是他們的家;而扇形,讓這個家中的成員,都有機會通過同一個交點,而非彼此開著平行線,老死不相往來。比起冷冰冰的線形車庫,扇形車庫確實讓人感受到暖意。

  越接近五點,越來越多人來此參觀,看來那個五點結束開放的時間,似乎也是可以很彈性的調整。全場只有我一個人是形單影隻的,便成了許多情侶的攝影師,被拜託幫忙照相五次,著實是被閃瞎了,不過這不也印證著此處確實有人情味,否則何以這麼多情侶會選擇來此?以後有機會,我也帶我女朋友來好了,只是不知要到何年月。

  離開扇形車庫,又看到了剛剛提醒我的那位工作人員,神色已從緊張轉為一派輕鬆,我禮貌性的和他說了聲謝謝,他也報微笑,順口問我:「第一次來嗎?以後再來唷!」講到台鐵這個單位,雖然有時會被誤點氣死,但多數時候,我還是經常被這些工作人員很具有草根性的熱情所吸引,很有人情味(至少比高鐵的商業式訓練的問候好多了)。


一、參考資料
1.火車史-扇形車庫


2011.04.23造訪
2011.06.11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