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

野地旅0394:天生三橋[重慶武隆]


  *俯瞰天龍天坑底部與天福驛站,是天生三橋景區的主打角度。

  岩溶地形(一般稱為石灰岩地形或喀斯特地形)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大概是溶洞這一類,而最精美的則可能是石灰華階地,那麼最壯觀的一種,在中國被稱之為「天坑」,形如其名,就好像平坦地表上面陡然凹陷一個數百公尺深的大坑,好像是上天的傑作一般。在我看來,天坑與岩溶地形中的「漥盆」很像,都是屬於陷落的「盆地」,只是天坑的崖壁陡直、且陷落幅度非常的大,給人肅然起敬的感覺。

  在重慶武隆一帶的山區,岩溶地形發達,除了美麗的烏江畫廊(野地旅0393十里烏江畫廊)之外,還有芙蓉江風景區中的芙蓉洞(溶洞地形)、仙女山風景區等地,跟其他中國南方的岩溶地形合稱「中國南方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並且在今年的七月初時升等成為中國國家5A級景點,整個武隆縣城正在大肆慶祝之中。

  成為5A級景點,並非光是景觀有其獨特性或特別美麗就可以入選,而是包含了遊客量、經營管理、發展計畫以及整體配套措施等的綜合指標,可見武隆為了讓地質公園能夠晉升5A景點,付出了不少努力。以前要前往天生三橋以及附近的龍水峽時,可以自行驅車前往,現在則必須到仙女鎮的遊客中心,統一購票搭乘遊園車前往園區入口,遊園車的路線,包含遊客中心、天生三橋以及龍水峽三個景點,車次頗多,就交通上來說,與九寨溝一般方便。


  *武隆-仙女山-天生三橋一帶地形圖。

  我們這一天的行程,就是要走遍天生三橋與龍水峽兩個景區,依照老爸的規劃,我們先前往名氣較為響亮的天生三橋景區。天生三橋指的是三座天然形成的拱橋地形,而其所在的位置,則正是所謂的「天坑」地形。老爸其實已經來過了,這次又特地帶著老媽和我一起舊地重遊,而我也早在幾年前聽到老爸口述時,就心有所嚮,而終於此刻要達成所願。

  在遊客中心買好票之後,便搭乘遊園車前往天生三橋景區,該景區有兩個入口,不過從哪邊進去,全看搭到的那台遊園車被指引往哪個入口,其中之一有「電梯」可以搭,畢竟天生三橋頂端與底部高差百餘公尺;另一側人潮較少,但也沒有電梯可搭,只能走樓梯下去。我們這台車被指引停在人少的入口,一開始也很納悶為何沒有電梯可搭,後來才知道是另一個入口,不過走走路也好,運動一下,反正全程下坡,也不會太耗費體力。

  在步道上走不久,就見到一個「特大」的坑,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天坑地形,整個天生三橋景區中,主要有兩個天坑,第一眼所見的這個名為「天龍天坑」,這個天坑規模廣大,若能從飛機上俯瞰,整個天坑好像是在平坦的石灰岩區上往下鑿出一個十字架,坑底與頂部高差超過200公尺,四周幾乎都是陡直的崖壁,令人嘆為觀止。


  *第一眼看到天龍天坑。


  *天坑底部平坦,四周崖壁高聳而陡直。

  通常,天坑的成因,是因為地下溶洞空間過大,支撐不住或者有太多裂隙導致原本溶洞上方的地面整個塌陷,因此如果底下的溶洞越大,所形成的天坑也就越大,如果以此來想像,那麼以前天龍天坑所在地的溶洞,應該也是相當的壯觀。溶洞的形成,除了本身受到地表入滲的地下水溶蝕之外,也經常會出現所謂的地下伏流(地下河),在天生三橋景區,正因為有一條伏流(羊水河)流過,因而將天坑坑壁給鑿穿一個洞,好像是座天生的橋樑,而共有三座,因此被稱為天生三橋。

  抵達天龍天坑底部之後,先往「電梯」的方向走去,並不是要搭電梯,而是因為電梯就位在第一座天生橋的橋洞裡,這座天生橋,名喚「天龍橋」。天龍橋的外觀挺特別的,因為他有兩個橋洞。羊水河這條地下伏流在天龍橋上游段,其上方的地表早已全數塌陷,而成為了峽谷地形,流過天龍橋後則進入天龍天坑,倘若哪天天龍橋也塌陷,那麼天龍天坑就會與其上游的峽谷相連,也就不再是天坑地形了。

  站在天龍橋前,只能覺得自己渺小。天龍橋的橋底與橋面高差達到235公尺,而寬度則有147公尺,此兩項指標均在全世界天生橋排名中高居第二,氣勢雄偉磅礡,兩個橋洞更顯得其不凡的氣勢。天龍橋的下方,有個古色古香的唐風建築,名為天福驛站,據傳最早興建於唐代,但我怎樣也想不通,為何要在天坑裡面設驛站?是因為此處峽谷比坑頂好走?今日的天福驛站並非古蹟,而是著名大導演張藝謀在拍攝「滿城盡帶黃金甲」時所修復的,這裡也是黃金甲電影中唯一的外景,因此成為了天生三橋景區中主打的賣點。


  *天龍橋一景(左);天福驛站與天龍橋(右)。


  *兩個橋洞的天龍橋。


  *人在天龍橋下,像螻蟻一樣渺小。


  *天龍橋與天福驛站(左);在天福驛站中與天龍橋合照(右)。

  離開天福驛站與天龍橋,往下一座天生橋前進,距離不遠,就在天龍天坑的另一側,名為「青龍橋」,橋高達到281公尺,是世界最高的天生橋,橋寬則有124公尺,青龍橋、天龍橋以及四周的崖壁相連,所圍的區域便是天龍天坑;與天龍橋相比,青龍橋雖然更高,但外觀顯得細長,比較沒有天龍的霸氣,而多了幾分秀氣。青龍橋同樣是羊水河地下伏流所侵蝕形成的,不過羊水河在天生三橋這一段,或許是因為地下還有許多裂隙(石灰岩區常見),因此大部分的水都下滲了,看不到河水,僅有天龍天坑內有幾處湧泉,流出了一些水源,緩慢地流到青龍橋下之後,又下滲了,因此過了青龍橋後,羊水河是乾的。


  *青龍橋與羊水河(左);天龍天坑內的湧泉之一(右)。


  *青龍橋下。


  *羊水河的水至此再度全部下滲。


  *青龍橋下仰望,右邊是天龍天坑,左邊則是另一個天坑神鷹天坑,以青龍橋為界。

  走過青龍橋,剛好一隊旅行團從我們身旁走過,導遊要大家回頭看看青龍橋。我們此時已經進入了另一個天坑的範圍,而在此天坑中仰望青龍橋,造型彷彿一隻準備一飛沖天的神鷹,因此這個天坑便命名為「神鷹天坑」;神鷹天坑與天龍天坑相比,是小了許多,但也因此只要一抬頭,就能夠想像到底「何謂天坑」,因為可以一眼就看到一圈山壁把自己給包圍了起來。

  神鷹天坑的另一頭,則是第三座天生橋「黑龍橋」,橋高223公尺,寬則達到193公尺,是全世界最寬的天生橋;黑龍橋下陽光較不容易照射到,較為幽暗,也因此而得名黑龍。黑龍橋下的岩壁上有四處泉眼,但是泉水的流量都非常的小,無法成河,但在黑龍橋壁上形成了鐘乳石,是另外兩座天生橋所沒有的。


  *青龍橋的另一側,型態有如神鷹沖天。


  *神鷹天坑的坑口。


  *黑龍橋下,橋下最黑處有大片鐘乳石(左);黑龍橋橋壁上可以看到泉眼(右)。


  *黑龍橋下一景。

  我們在黑龍橋下時,差不多剛好過午,此時的武隆雷聲大作,竟降下了傾盆午後雷陣雨,許許多多的遊客便停留在黑龍橋下避雨。重慶由於位於群山之間的低處,氣候悶熱,更別說是夏季了,是中國著名的「火爐」之一,但此時在黑龍橋下,不見天日之餘,還偶有引起雷陣雨的強烈對流所吹來的強風,帶著幾滴雨水飄進來,坐了一陣子,居然還感覺到些許的寒冷。所幸這陣雨並沒有下太久,大約半個多小時之後雨勢稍歇,便能離開黑龍橋,繼續往前走。

  過了黑龍橋後,景觀就由壯麗的天坑與天生橋,再度轉變為秀麗蒼翠的羊水河峽谷,不知從何時起,羊水河床又再度有水(沿途有不少伏流匯入),成為一條水量不小的地上河;步道的對岸,則有早期當地居民為了灌溉而挖掘的引水渠道,不知今日是否還能夠使用。隨後,眼前開闊,天生三橋景區的終點也就抵達了,在此可以選擇花點小錢搭電瓶車,或是健健康康的沿著緩緩上升的步道慢慢上到遊園車站,我們當然選擇後者。


  *羊水河峽谷(左);有一個地下伏流至峽谷中匯入羊水河,有題字龍泉洞(右)。


  *羊水河峽谷,前方有人工壩體引水灌溉。


  *步道對岸上方人工開鑿的引水渠道。


  *園區出口可搭電瓶車(左);通往遊園車站步道旁羊水河一景(右)。


  *遠眺羊水河峽谷。

  台灣號稱寶島,但是天坑地形卻是個台灣沒有的寶,因此看得相當過癮,以其壯觀的程度,我確實一點也不懷疑武隆天坑能夠名列5A級景點;但或許是因為才剛升格,有些管理措施還顯得落後於九寨溝許多。包含在天坑中一眼望去,到處都是在抽菸的中國人,而且菸蒂亂還丟(我至少踩熄了六根菸蒂),草叢中處處可見寶特瓶或其他垃圾,而且在山谷之中,就會有為數不少的中國人大叫製造回音,基本上天生三橋景區,除了地形以外,是看不到任何野生動物的,畢竟人的影響在此處,實在太大了,也因此遊憩品質下降不少,甚為可惜。

  我曾經在好幾個場合,告訴我的朋友說,我暫時仍傾向不開放陸客自由行,其實就是擔心有錢了的中國旅客,還不能體會自然的脆弱,也仍然不能尊重自然的需求。很怕大規模開放陸客自由行之後,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的台灣旅遊品質會再進一步下降。這當然是個假設性的問題,畢竟也是有不少高格調的中國遊客,只是比例上可能遠不及日本遊客或其他歐美遊客。

  在這麼設想的同時,其實更重要的是自我反省:「台灣人是不是也會做出這樣的事情,讓其他遊客覺得反感?」在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台灣人到外國旅遊,也曾經被詬病為「缺乏文化水準」,好不容易過了幾十年的輿論、教育以及自我反省,台灣人的環境意識逐漸提高,在此希望各位讀者能共同秉持著如此得來不易的水準,並且透過自身,將影響力拓展到其他人身上,營造出台灣「優質的旅遊環境」以及「永續的觀光願景」。


2011.07.17造訪
2011.08.31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