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

野地旅0461:月眉山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初尋[基隆市]


  *位於蓮法寺的三尊月眉山西國三十三所石觀音,雕工精美富藝術性,左起第四番、第五番、第八番。

  日本在臺灣統治的期間,對於文化上的影響可謂不小,宗教方面自然也不例外,除了最主要的神道教信仰外(神社),許多在日本發揚光大的佛教宗派,也藉著這個機會進入了臺灣,並留下了一些遺跡,寺廟如優美的臨濟護國禪寺(野地旅0133臨濟護國禪寺)、普濟寺(野地旅0045普濟寺)等,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殘跡,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四國八十八所石佛,以及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兩個系統。

  最早接觸的石佛或石觀音,是在臨濟護國禪寺後方萬靈塔處的九尊、以及台北大直正願寺(野地旅0163內湖捷運初體驗與正願寺石佛)後方的八尊四國八十八所石佛,台北天后宮(野地旅0376西門古蹟群)中亦有兩尊石佛;另外,曾與伊特等人有一次較為縝密計畫的觀音山靈場西國三十三所石佛巡禮(即凌雲禪寺,野地旅0323五股庄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這次再度跟伊特出遊,搭配居米和魚魚共四人,規劃了尋找基隆的西國三十三所系統石觀音。有關石佛或觀音靈場系統的緣起,前述幾篇文章已有介紹過,此處就不再多所著墨。


  *本次所探訪的西國三十三所石觀音位置,這次只搜尋了一部份,未盡之處以後再補充了!

  時間有限,加上我們其實主要是來爬紅淡山(野地旅0460紅淡山)健行,因此雖有開車,但也無法全部造訪,好在登山前輩蕭郞已替大家準備好石佛、石觀音的列表,因此尋訪石觀音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搜尋資料,以後有空再訪其他的石觀音。我們這天的路線從火車三坑站出發,先行探尋了附近一條古蹟巷,但時間太早了,大小廟宇都還沒開門,可說是吃了閉門羹,只找到了隱藏在家屋之間的「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以及「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兩個石碑。三坑古蹟巷中石碑眾多,亦有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石觀音基座的蹤跡,自當是以後必須再來。


  *三坑古蹟巷的解說牌。


  *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左)與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右),是為了紀念明治二十八年(1985)攻臺的近衛師團,在基隆戰役中戰死者或病死的軍屬。

  離開三坑之後,就前往附近的寶明寺,根據紀錄在寶明寺通往蝙蝠洞的路旁亭下,有兩尊石觀音,分別是第十三番,石山寺的「二臂如意輪觀世音」,以及第卅番,本業寺的「千手觀世音」,基座也相當完整,一旁刻有捐獻者,為昭和四年(1929)所立。


  *第十三番(左);第卅番(右)。


  *兩尊石觀音的基座與石柱配件均保存完好。

  探訪完寶明寺的兩尊石觀音後,便越過紅淡山,從劉銘傳路的登山步道下山,目標是在路旁的蓮法寺,有第四番、第五番和第八番三尊石觀音。蓮法寺相當好找,石觀音也很大方的就放在門外的牆角邊,相當顯眼,三尊並排,但是並沒有看到基座。我們向寺內的比丘問過好,他們似乎也很清楚我們想做什麼,對著我們點頭微笑示意。雙手合十參拜後,四個人開始七手八腳的在拍照,這一刻,石觀音們好像成了巨星一樣。


  *蓮法寺外觀(左);第四番施福寺「千手觀世音」(右)。


  *第五番藤井寺「千手觀世音」(左);第八番長谷寺「十一面觀世音」(右)。

  接著原訂要往愛九路搜尋龍山宮中的石觀音,但我們居然連龍山宮在哪裡都找不到,只得放棄(懷疑會不會是地址打錯),由於天氣實在悶熱,加上已經爬過山,又走了一小段冤枉路,當下我們決定先開拔回三坑,取回停在那裡的車,再驅車前往其他預定地點搜尋石觀音。回程途中,先繞到基隆中正公園,補拍了基隆神社的石燈籠(野地旅0443基隆神社遺址),並且在一旁的佛光山極樂寺門前花圃,找到了第三番,粉川寺「千手千眼觀世音」,另外有兩尊石觀音、石佛,不屬於月眉山系統,其一寫著「准提觀音」,另一則寫著「信濃國善光寺如來」。


  *基隆神社僅存的石燈籠(左);第三番粉川寺千手千眼觀世音(右)。


  *准提觀音(左);信濃國善光寺如來(右)。

  離開極樂寺,在基隆廟口附近尋了午餐,接著回到三坑取車,直接驅車前往月眉山靈場的大本營,也就是「靈泉禪寺」。靈泉禪寺可說是基隆第一大佛寺,在日本時期,與觀音山凌雲禪寺、苗栗大湖法雲寺、高雄阿蓮超峰寺並稱臺灣四大道場,靈泉禪寺創建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佛法承自福建湧泉寺,後來受日本佛教曹洞宗資助,寺院規模、地位大幅提升,如今整個寺院大幅翻修,美輪美奐,但只要細心的看,仍能發現不少日本時期的遺物,如寺門口的「御開山大和尚」碑、舊大殿前的石燈籠、佛號標,以及舊大殿內的一塊忘記名稱的器具。當然,舊大殿右前方的第卅三番石觀音,也是不容錯過。


  *靈泉禪寺山門。


  *山門左側的御開山大和尚碑,設於大正九年(1920)。


  *新大殿,美輪美奐,裡頭供奉有佛骨舍利。


  *舊大殿前殿,建於昭和四年(1929),為傳統中國佛寺的配置,中央為彌勒佛,兩旁有四大天王。兩旁有板橋林家所獻之石燈籠。


  *舊大殿後殿,為原本靈泉禪寺的大雄寶殿,建於昭和七年(1932),結構已經出現不穩固的狀況,一般狀況下僅開放兩側的「韋馱堂」和「伽藍殿」。


  *舊大殿中,忘記名稱的一塊鐵牌,製於大正三年(1914),敲擊鐵牌是用來集合僧眾用齋。


  *舊大殿右前方的第卅三番華嚴寺十一面觀音(左);近照石燈籠(右)。


  *舊大殿右前方的佛號標(左);鐵牌後方脫漆處就是敲擊的位置(右)。


  *舊大殿靈泉禪寺寺名匾,為基隆顏家顏欽賢所獻。

  我們在禪寺中左晃右晃,就是只找到第卅三番石觀音,但根據紀錄,靈泉禪寺應有三尊,翻遍了整個禪寺可到之處,仍找不著,最後孤注一擲,問了服務臺的師父,一位比較年輕的師父居然願意帶我們去導覽導覽寺院,喜出望外。除了走過方才經過的舊大殿外,他也開啟了舊大雄寶殿讓我們進入參觀,而第卅一番長命寺聖觀世音就在舊大雄寶殿後方門外!這也難怪我們找不到,因為若無人帶領,我們根本不可能進入此處。寺中尚有具歷史意義的捐獻石碑,聽說曾遭破壞,因此師父建議我們不要太張揚。


  *舊大殿大雄寶殿,採中國佛教常見的配置,主佛像後方還有個門。


  *有明治年間的古匾。


  *第卅一番石觀音(左);昭和七年(1932)重修的石柱,但木構是後來重建的。


  *從內部觀看大雄寶殿,這才發現用了一排彩色玻璃,在佛寺相當少見,從大雄寶殿外也難以發覺。

  另外第卅二番的觀音正寺千手觀世音,位於山門對面小丘上,一旁有小徑可通往列為古蹟的靈泉三塔和開山堂,而石觀音就位於靈泉三塔後方,然而師父告訴我們草長,路比較危險,不建議我們前往。此次有這位師父帶領參觀全寺(包括看到了佛骨舍利),已是萬幸,佛門之地不容亂闖,第卅二番的石觀音以及兩棟古建築,就等待有緣之日,再行探訪。和師父道別後,驅車下山回基隆市區,途經一岔路,有一石碑,為「基隆月眉山靈泉寺道點」,為當年參拜靈泉寺的步道起點。

  靈泉寺道點後方,一間不起眼的公寓建築,為「慈淨寺」,要從一旁的樓梯上三樓,寺前有不少社區居民在此泡茶聊天,見到我們四個年輕人,立馬就問說:「你們是要來做古蹟的報告嗎?觀世音在裡面你們去拍照沒關係!」看來近幾年這類文化資產已經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尋訪的人也越來越多,當然這一定也是蕭郞等前輩整理資訊相當清楚的功勞囉。慈淨寺內的石觀音為第二十九番,松尾寺馬頭觀世音,造型十分特殊。


  *基隆月眉山靈泉寺道點,有人說設立於大正元年(1911),但與石觀音的年代相比較,較有可能是設於昭和元年(1926)。(紀年二字已被刮除)


  *慈淨寺的樓梯(左);慈淨寺內的第二十九番石觀音(右)。


  *慈淨寺門口往外看,是個大片空地,靈泉寺道點位於空地與房屋之間的路口處。

  離開慈淨寺,驅車前往仁一路巷內的明月寺,明月寺只是一間小廟,我們進入寺內,和師父打聲招呼後,迅速拍攝了被放在供桌上且塗滿金漆的石觀音,根據記載是第二十五番,清水寺十一面千手觀世音,但是番號、寺名等全被塗掉,看不見了。


  *第二十五番。

  離開明月寺後,再驅車回龍山宮可能的位置尋找,卻意外的回到紅淡山登山步道上,只得倖倖然的當作是無緣,前往本次行程的另一個主題,也就是尋找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御遺跡,然而,時間尚早,腦海中仍思索著何處仍有石觀音,出門前的紀錄不夠詳盡,有些寺廟的位置記不得,此時靈光一閃,在基隆港另一頭的「仙洞巖」也有石觀音,一來探訪一下該處特殊的海蝕洞地形,二來再找幾尊石觀音,一舉數得。有關御遺跡和仙洞巖的部份,之後有專文介紹,這邊只貼出仙洞巖的兩尊石觀音,分別是第九番興福寺的「不空絹索三目八臂觀世音」,以及第十番三室戶寺的「二臂千手觀世音」。兩尊石觀音的基座被放置於仙洞巖入口外側,而石觀音本身則在仙洞巖最內側的石室中,並排擺放,洞內昏暗,拍照相當困難。


  *仙洞巖外兩尊石觀音的基座,保存完整,基座前方的「卍」字清晰可見。


  *第十番(左);第九番,就並排在第十番後方(右)。

  離開仙洞巖,天色已暗,這天的收穫也相當的多了,因此本次的探尋之旅到此暫告一段落。回到家中,很想比較台北觀音山靈場(凌雲禪寺)以及基隆月眉山靈場(靈泉禪寺)的西國三十三所石觀音系統到底有何不同?兩者的年代其實相去不遠,都是在大正末年到昭和初年,然而就石觀音的本身,卻有些許的不同,就在於基隆月眉山靈場、宜蘭羅東靈場、北投大慈寺靈場的石觀音,在書寫觀世音名稱時,僅會寫「XX觀世音」,而五股觀音山靈場的石觀音則會寫出「XX觀世音菩薩」,看到蕭郞所整理的表格,大約是如此沒錯,但是月眉山靈場的第一、第二番則例外,寫上了菩薩二字。

  這些細微的不同,雖然有趣,但我更關心的其實是在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這些石觀音、石佛到底在臺灣民間的角色有何改變?原本日系佛教系統的雲遊參拜模式,在今日的臺灣早已不存,取而代之的是定點的供奉,可惜沒有足夠的文獻可以確認這些石觀音、石佛的移動歷史,否則研究一下兩個時期的信仰狀態改變,與石觀音、石佛的分布狀態,應該是挺有趣的!

  雖然,好像問了個無解的問題,但下次有機會,仍然會來把基隆月眉山靈場的石觀音通通找出來的。好像我變成了雲遊僧一樣!


一、參考資料
1.偶爾獨步山林間-觀音石佛總整理
2.基隆靈泉禪寺
3.Hsu的部落格-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


2012.05.13造訪
2012.06.24完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