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8日

野地旅0601:成龍村與成龍溼地[雲林口湖]


  *成龍溼地內,一隻高蹺鴴正在行走並覓食,悠然自得的像是沒人在旁邊一樣。

  用過午餐後,我們一行人驅車前往雲林的海邊。長久以來,雲林因為以農、漁業為最主要的產業,被人們賦予「鄉下」的想像,似乎工商經濟發展的比較慢,也因此間接的,比較沒有機會來到雲林,而是被鄰近的幾個縣市所吸引。而我們這次前往的口湖鄉,則位於雲林縣的邊陲,似乎更是鄉下中的鄉下。儘管如此,我們卻是因為發現在漁村中,口湖鄉的民眾散發了與都市完全不同的生命力,因而選擇將這次的主要目標,放在這個地圖上的邊陲鄉鎮。


  *口湖鄉成龍村地圖。

  這次我們在口湖鄉所選擇的,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名為「成龍村」。這一帶舊名牛屎港,緊鄰牛挑灣溪,據說以前日落時,農人會將水牛帶到牛挑灣溪中消暑,因此這條小溪流旁的聚落,才會有牛屎港之稱。後來,因為覺得聚落名稱不好,故改名成龍。不過,成龍村並未因為改名,而一舉成龍成鳳。

  雲林的地理環境是位於濁水溪沖積扇的南邊,且冬半年明顯乾旱,在地表可用的淡水不足的情形下,必須開發地下水來支持大規模的農、漁業發展,因此長年以來,雲林縣一直是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縣份之一。位在海邊的成龍村,也因此受到地層下陷的侵擾。大片的土地甚至沉陷至海平面以下,最終積水不退,成為了一大片半鹹水的湖區,湖面上還可以看到以前的電線杆。從工研院和水利署公布的資料中,就可以發現虎尾以西的雲林西半部,其實都有嚴重的地層下陷。近年來,大家越來越重視超抽地下水的問題,因此下陷量稍有減緩,沿海地區的養殖漁業增加了抽取海水的量,逐步減少淡水養殖,似乎可以反映在近年來沿海地區下陷量,反而小於內陸的農業區。


  *雲林縣民國八十一至九十九年累計地層下陷等值線圖,成龍村位於左下角。


  *成龍村內新建的房子,需要特別加高。

  儘管沿海的地層下陷已經趨緩,但成龍村周邊比海平面低的情形已不可逆,長期積水之下,成龍村的西邊出現了一片「成龍溼地」。在農業看似發展無望的狀況下,於民國九十八年時,由林務局委託觀樹教育基金會進駐成龍村,在此發展不抽地下水的養殖漁業,並且發現成龍村的地層下陷景觀,其實也有一些獨特的美感,於是便開始引入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實施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一方面美化看起來略顯暮氣的成龍村,另一方面也透過藝術家的巧手來改善魚寮等設施。今年已經是第五年舉辦,整個成龍村開始出現了其他漁村少見的藝術氣息,生活似乎看起來也比較有了朝氣。而我們就是被村子中、溼地裡的藝術造景所吸引來的。


  *成龍村的主廟安龍宮。


  *安龍宮前有迎賓感覺的大幅壁畫,開朗的魚、繽紛的色彩、溫暖的太陽成了成龍村藝術造景的重要元素。


  *原本只是一間普通平房,後來被改造為成龍集會所,也是成龍村最著名的景點。


  *成龍集會所內,繽紛的牆面讓人們像是跌入萬花筒一般。


  *今年的希望魚寮設計公告,我們去時藝術節尚未開始。


  *紅磚牆面上放了成龍人餐桌上的食物,令人垂涎三尺。


  *利用成龍溼地電線杆東倒西歪的意象,創造出來的地景藝術。


  *在成龍溼地旁合影。


  *牆上繪畫著成龍村的地圖與意象。


  *成龍溼地,水禽多,因此也成為濕地造景的意象之一。


  *造景之一。


  *成龍漁村。


  *許多牆上都可以看到太陽與魚兒。

  在一個單位長期駐紮在地方,並取得在地人信任後,逐步改造了成龍村的體質。今天成龍村主要經濟來源仍是養殖漁業,但已經更能採取對環境友善的方法養殖,阻止環境繼續惡化,此外,透過社區營造,也讓逐漸老化的村莊顯現出難得的朝氣。成龍村的例子令人振奮又開心。


  *穿好的牡蠣殼。


  *正在幫牡蠣殼穿洞。


  *溼地附近在採海菜。

  剛好,最近成龍村所養殖的「鹽」選白蝦可以收成販售了,對於支持台灣在地農、漁業有興趣的大家,可以準備下單囉!數量十分有限,敬請把握機會!下巴的野地旅非常樂意幫在地生產、友善環境的台灣人民打廣告!


  *當遊客的話,和鳥兒一起放空也是不錯的選擇。


一、參考資料
1.細說成龍村
2.雲林成龍村大小朋友和藝術家 攜手妝點阿公魚塭

二、延伸閱讀
1.觀樹教育基金會-成龍溼地三代班


2014.04.04造訪
2014.08.08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