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野地旅0619:壽社與壽尋常高等小學校奉安殿[花蓮壽豐]


  *壽尋常高等小學校奉安殿建築體至今仍保存著特有的和風。

  在台灣,若要體驗日本風情,我會相當推薦花蓮。這或許會讓大部分的人感到詫異,不過,從日本開發花蓮港、官營移民村(參考野地旅0618鳳林菸樓群與林田神社0220豐田移民村)的設置,到最後自由移民村(例如野地旅0489瑞北三元宮五角地神碑)的出現,其實處處都有日本人留下的痕跡隱藏在鄉間巷弄中,這次,便要來到壽豐,尋找日本人留下的蛛絲馬跡。

  壽豐鄉之名,其實是「壽」與「豐田」兩個日式地名各取一字而來,日本時代,最早將今日花蓮縣北部劃歸「蓮鄉」,下轄賀田(參考野地旅0219吳全城遺址)、壽、月眉和豐田四村,大正九年(1920)將蓮鄉劃分為壽和新社兩區,壽區下轄賀田、壽、月眉和豐田四個大字。壽這個地名很早就出現在日本時代的地圖上,而此一移民村同樣也設置了供日本移民就讀的學校,和提供精神依託的神社。


  *壽社與壽尋常高等小學校奉安殿位置圖。

  首先出現的,是大正三年(1914)設立「賀田尋常高等小學校」,供日本移民的子女就讀,並在大正十一年(1922)改稱壽尋常高等小學校,校內設置了一間奉安殿(詳細設置時間不明),用以放置天皇夫婦御真影(照片)及教育敕語。目前該奉安殿除屋頂外保存大致完整,外觀以洗石子工法模仿木造建築,奉安殿的鐵門上則有代表日本內閣的「五七桐紋」。部分文獻誤以為此奉安殿為校內神社,但校內神社有其祭神,奉安殿則無,自然也就不會有鳥居、石燈籠等配件。今日奉安殿被改祀土地公,而學校也遷移至他處了。


  *被改成福德宮的壽尋常高等小學校奉安殿。


  *奉安殿的底座部分,有類似挑高的設計。


  *奉安殿四周。


  *奉安殿整體模樣,除了屋頂改建中式廟宇燕尾外,其他大致保存完整。


  *鐵門上的五七桐紋。

  雖然奉安殿不是神社,但「壽」也有神社的存在。昭和八年(1933)時,在壽村的山邊建立壽社,社格為社,祭神包括開拓三神和平台之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今日神社已經拆毀,為中山公園現址;不遠處即為壽豐國小,最初為大正六年(1917)所設置的鯉魚尾蕃人公學校,提供原住民子弟就讀,大正十一年(1922)改稱壽公學校,直至昭和十六年(1941),全台灣的小學校、公學校統一改稱國民學校時,因其位置位於壽社前方,故更名為「宮下」國民學校(宮可指稱神社)。


  *壽豐中山公園的階梯,為壽社參道的遺址,已無其他神社相關殘跡。


  *山下的道路旁,疑似有一個石燈籠的基座,可能是壽社所殘留的最後遺跡了。

  尋訪完奉安殿與神社後,在壽豐沒有久留,畢竟是時候要準備踏上返回台北的歸途。另一方面,壽豐有我的一次不好印象,也就是三年前,曾在壽豐火車站前方的十字路口發生車禍,以致於每次到壽豐,都提心吊膽的。若扣除這項因素,壽豐其實挺不錯的,在火車站附近的美食可不少,有興趣的旅人,可以自行上網查詢。


一、參考資料
1.神社殘跡-壽社
2.神社殘跡-(花蓮港廳)壽尋常小學校奉安殿
3.璞石閣-昔日的壽公學校


2014.05.18造訪
2014.12.16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